還作一段相思,冷波葉舞愁紅,送人雙槳。
出自宋代:吳文英的《解蹀躞·醉云又兼醒雨》
醉云又兼醒雨,楚夢時(shí)來往。倦蜂剛著梨花、惹游蕩。還作一段相思,冷波葉舞愁紅,送人雙槳。
暗凝想。情共天涯秋黯,朱橋鎖深巷。會稀投得輕分、頓惆悵。此去幽曲誰來,可憐殘照西風(fēng),半妝樓上。
鑒賞
“醉云”兩句,言詞人因?yàn)榕c戀人別離,精神頹唐,整常借酒澆愁,以致神志恍惚,常處在夢幻之中。而在夢幻中,詞人正好追尋到戀人的倩影,和她親親熱熱,恰如楚襄王之云雨巫山也。“倦蜂”四句,以物擬人,聊解相思。“雙槳”,這里是借代船。言詞人的內(nèi)心經(jīng)常激發(fā)起一陣陣動蕩的情思,他非常希望能獲得一個(gè)溫馨甜蜜的居處,但如今卻像一只疲倦的蜜蜂,剛停到一朵潔白的梨花上想要吮蜜,卻被一陣狂風(fēng)吹得四處飄蕩,無法存身。因此這種想要能與戀人長守一起過著平靜的生活,只是自己的一廂情愿的單相思罷了。眼前見到的只有秋水中隨風(fēng)哆嗦的枯荷及一兩朵蔫萎的荷花,和送人離去的行船。而詞人的單相思和眼中所見的“冷波葉舞愁紅,送人雙槳”卻又適成對照:一邊是詞人深深的相思苦;一邊卻是落花無情隨流水,無知雙槳送人去。上片是詞人自傷別情。
“暗凝想”三句,一轉(zhuǎn)而為別離中的戀人設(shè)想。言戀人冥思苦想,兩人將要天各一方,重聚的機(jī)會像這殘秋的景象一般灰暗、渺茫,惟有朱雀橋畔的野草緊鎖著我所居住的深巷舊居。“朱橋”句,用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shí)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的意境,也是暗指戀人已經(jīng)離他而去了。“會稀”四句,少婦所想。她想:我倆重新歡聚的希望已很渺茫,那輕易的分手,使我一想起來就會感到惆悵難熬。這次你(指詞人)離開以后,今后還會有什么人再來此彈奏這哀幽的琴曲?現(xiàn)在惟有那夕陽、秋風(fēng)來陪伴“半妝樓上”的奴家了。下片是詞人設(shè)想中的戀人哀分離的情景,但這也只是詞人單相思所幻化出來的景象罷了。
吳文英簡介
宋代·吳文英的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fēng)格雅致,多酬答、傷時(shí)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325篇)〕猜你喜歡
-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
-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出自 唐代 張籍: 《節(jié)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出自 宋代 蘇軾: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
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
出自 宋代 司馬光: 《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
-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出自 唐代 李白: 《月下獨(dú)酌四首·其一》
-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出自 宋代 呂本中: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
-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出自 宋代 李清照: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