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 知己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士:有才識的人。為了報答知己,不惜犧牲生命。亦作“士為知己者 ”。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士為知己者 ,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
例子三國·魏·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士 知己,懷此無忘。”
基礎信息
拼音shì sǐ zhī jǐ
注音ㄕˋ ㄙˇ ㄓ ㄐ一ˇ
感情士 知己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近義詞士為知己者
英語A man will die for one who understands him.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憂喜交集(意思解釋)
- 外圓內方(意思解釋)
- 德容言功(意思解釋)
- 篤近舉遠(意思解釋)
- 撈一把(意思解釋)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釋)
- 反面無情(意思解釋)
- 指天誓日(意思解釋)
- 識字知書(意思解釋)
- 結駟連騎(意思解釋)
- 敗俗傷風(意思解釋)
- 匡謬正俗(意思解釋)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釋)
- 子繼父業(意思解釋)
- 膽大心小(意思解釋)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釋)
- 充耳不聞(意思解釋)
- 樂以忘憂(意思解釋)
- 認賊作父(意思解釋)
- 天作之合(意思解釋)
- 耳聰目明(意思解釋)
- 陰陽怪氣(意思解釋)
- 單刀直入(意思解釋)
- 魂飛天外(意思解釋)
- 窮愁潦倒(意思解釋)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意思解釋)
- 藥石無效(意思解釋)
- 搬弄是非(意思解釋)
※ 士 知己的意思解釋、士 知己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多多益善 |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厭其多。 |
前瞻后顧 | 同“瞻前顧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時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 |
患難與共 | 患難:危險艱苦的環境;與共:在一起。指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擔災難和困苦。 |
學而時習之 |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復習它。 |
不分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安于現狀 | 安:對生活、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現狀:目前的狀況。習慣滿足于目前的狀況;不求進步。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 |
到此為止 | 以這里為界限。 |
東扶西倒 | 從這邊扶起,卻又倒向那邊。比喻顧此失彼。也形容壞習氣太多,糾正了這一點,那一點又冒頭了。 |
神采奕奕 | 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神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彩。奕奕:精神煥發的樣子。 |
魚 網破 | 不是魚 ;就是網破。指拼個你 我活。 |
孝子賢孫 |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泛指有孝行的子孫。 |
遺世絕俗 | 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獨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信口開河 | 隨口亂說一氣。指說話沒有根據;不可靠。信口:隨口;開河:指說話時嘴唇張合。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同“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一覽無余 | 覽: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撥亂濟危 | 平定亂世,救濟危難。亦作“撥亂濟時”。 |
冒失鬼 | 言語、舉動魯莽、輕率的人。 |
無聲無息 | 息:音信;消息。沒有聲音;沒有氣息。形容沒有聲響;不為人覺察。 |
力屈道窮 | 屈:竭,窮盡;道:途徑,辦法;窮:盡。力量辦法都已窮盡。 |
服氣吞露 | 服氣:導引之術,即氣功。指修煉道術。 |
一目十行 | 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
迷迷糊糊 | 使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使渾濁不清。 |
書不釋手 | 手里的書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學或看書入迷。 |
鉅學鴻生 | 學識淵博的人。 |
地平天成 |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