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骳
拼音
bèi mó
注音ㄅㄟˋ ㄇㄛˊ
部首骨部 總筆畫14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行水 統(tǒng)一碼9AB3
筆順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フノ丨フ丶
名稱豎、橫折、橫折、點(diǎn)、橫撇/橫鉤、豎、橫折鉤、橫、橫、橫撇/橫鉤、撇、豎、橫撇/橫鉤、捺
部首骨部 總筆畫14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行水 統(tǒng)一碼9AB3
筆順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フノ丨フ丶
名稱豎、橫折、橫折、點(diǎn)、橫撇/橫鉤、豎、橫折鉤、橫、橫、橫撇/橫鉤、撇、豎、橫撇/橫鉤、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骳
⒈ ?〔骫骳〕脛骨,引申為屈曲。
其他字義
骳
⒈ ?古同“膜”。
統(tǒng)一碼
骳字UNICODE編碼U+9AB3,10進(jìn)制: 39603,UTF-32: 00009AB3,UTF-8: E9 AA B3。
骳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 骳的意思、基本解釋,骳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骳
〈動(dòng)〉
骪髙(
)。脛曲。引申為屈曲。也單用作“籪薄? [bend]其文骪骳,曲隨其事,皆得其意。——《漢書》
康熙字典
骳【亥集上】【骨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5畫
《集韻》《韻會(huì)》平義切,音被。
骳,屈曲也。
又脛曲。互詳字註。
又《廣韻》母被切,音靡。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