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李廌的詩 >
同諸公餞望元因宿谷隱以何當風雨夜復此對床眠為韻分得對此二字 其二
同諸公餞望元因宿谷隱以何當風雨夜復此對床眠為韻分得對此二字 其二
同諸公餞望元因宿谷隱以何當風雨夜復此對床眠為韻分得對此二字 其二。宋代。李廌。 秋江冒后土,馀潦滿溝澮。行人泥沒辀,腐黍亂荒薈。結客山中游,風雨在顛沛。崢嶸棟宇下,磊落宜我輩。還同竹溪逸,笑傲盼庭檜。繁陰阻杖屨,曀曀幾弦晦。誰能決頑云,共此明月對。
[宋代]:李廌
秋江冒后土,馀潦滿溝澮。行人泥沒辀,腐黍亂荒薈。
結客山中游,風雨在顛沛。崢嶸棟宇下,磊落宜我輩。
還同竹溪逸,笑傲盼庭檜。繁陰阻杖屨,曀曀幾弦晦。
誰能決頑云,共此明月對。
秋江冒後土,馀潦滿溝澮。行人泥沒辀,腐黍亂荒薈。
結客山中遊,風雨在顛沛。崢嶸棟宇下,磊落宜我輩。
還同竹溪逸,笑傲盼庭檜。繁陰阻杖屨,曀曀幾弦晦。
誰能決頑雲,共此明月對。
唐代·李廌的簡介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fā)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
? 李廌的詩(227篇) 〕
清代:
尤侗
美人滿院紅妝,綠珠忽向高樓墜。非云非雨,非朝非暮,一天春思。
繡閣嬌慵,厭他輕薄,重門深閉。奈偷從墻角,窣來窗畔,人前故眠羞起。
美人滿院紅妝,綠珠忽向高樓墜。非雲非雨,非朝非暮,一天春思。
繡閣嬌慵,厭他輕薄,重門深閉。奈偷從牆角,窣來窗畔,人前故眠羞起。
明代:
周倫
華省得高彥,道誼端可即。暌違苦炎熱,書記每相憶。
因擬翠微寺,侵晨計登陟。適我絆公事,躋馬復停勒。
華省得高彥,道誼端可即。暌違苦炎熱,書記每相憶。
因擬翠微寺,侵晨計登陟。適我絆公事,躋馬複停勒。
清代:
龍啟瑞
未了看山愿,城西住少時。夢猶京闕戀,歸為友朋遲。
黃葉聲中酒,蒼葭閣上詩。東瀛一回首,揮涕萬人知。
未了看山願,城西住少時。夢猶京闕戀,歸為友朋遲。
黃葉聲中酒,蒼葭閣上詩。東瀛一回首,揮涕萬人知。
明代:
梁有譽
長公不可作,遺像見豐標。臺接丹丘月,門臨滄海潮。
一官空白首,十載為青苗。玉簡芳名紀,瑤編綺思饒。
長公不可作,遺像見豐標。臺接丹丘月,門臨滄海潮。
一官空白首,十載為青苗。玉簡芳名紀,瑤編綺思饒。
清代:
何道生
三人合畫議誰始,兩峰友梅張風子。鋪將一幅溪藤紙,筆聲颯颯風生耳。
一氣呵成十五指,烘染如以水濟水。是時木脫秋氣高,仿佛滿屋生風濤。
三人合畫議誰始,兩峰友梅張風子。鋪將一幅溪藤紙,筆聲颯颯風生耳。
一氣呵成十五指,烘染如以水濟水。是時木脫秋氣高,仿佛滿屋生風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