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甫用東坡寄王定國韻賦新羅參見貽亦復繼
李仁甫用東坡寄王定國韻賦新羅參見貽亦復繼。宋代。張栻。 三韓接蓬萊,祥云護山頂。涵濡雨露春,吞納日月景。美蔭背幽壑,靈根發奇穎。艱難航瀚海,包里走湖岑。仙翁閱世故,未肯遽生癭。相期汗漫游,歲晚共馳騁。原持紫團珍,往扣黃庭境。想翁面敷腴,玉色帶金井。蕓蕓納歸根,湛此方寸靜。清規照濁俗,不惑類楊秉。懸知藥籠中,此物配丹鼎。從今談天舌,不用更澆茗。
[宋代]:張栻
三韓接蓬萊,祥云護山頂。
涵濡雨露春,吞納日月景。
美蔭背幽壑,靈根發奇穎。
艱難航瀚海,包里走湖岑。
仙翁閱世故,未肯遽生癭。
相期汗漫游,歲晚共馳騁。
原持紫團珍,往扣黃庭境。
想翁面敷腴,玉色帶金井。
蕓蕓納歸根,湛此方寸靜。
清規照濁俗,不惑類楊秉。
懸知藥籠中,此物配丹鼎。
從今談天舌,不用更澆茗。
三韓接蓬萊,祥雲護山頂。
涵濡雨露春,吞納日月景。
美蔭背幽壑,靈根發奇穎。
艱難航瀚海,包裡走湖岑。
仙翁閱世故,未肯遽生癭。
相期汗漫遊,歲晚共馳騁。
原持紫團珍,往扣黃庭境。
想翁面敷腴,玉色帶金井。
蕓蕓納歸根,湛此方寸靜。
清規照濁俗,不惑類楊秉。
懸知藥籠中,此物配丹鼎。
從今談天舌,不用更澆茗。
唐代·張栻的簡介
張栻是南宋中興名相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湖湘學派集大成者。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軒集》。
...〔
? 張栻的詩(326篇) 〕
清代:
何士循
平野麗晴暉,春風扇和淑。岡巒界晝明,山樹雜紅綠。
遙聞村鼓喧,近視兒衣簇。新年幸無事,對之悅心目。
平野麗晴暉,春風扇和淑。岡巒界晝明,山樹雜紅綠。
遙聞村鼓喧,近視兒衣簇。新年幸無事,對之悅心目。
清代:
陳世濟
韶光庾嶺轉青陽,忽訝君來共此鄉。看到瑤華須發冷,吟殘玉屑齒牙香。
雨中春樹誰先發,雪后園林獨未荒。聽得漏聲花外盡,一簾清影正飛霜。
韶光庾嶺轉青陽,忽訝君來共此鄉。看到瑤華須發冷,吟殘玉屑齒牙香。
雨中春樹誰先發,雪後園林獨未荒。聽得漏聲花外盡,一簾清影正飛霜。
清代:
吳敬梓
煙綃霧縠稱絲絕,中含火齊光皎潔。鯨魚鱗甲動蚖膏,秀華掩映管弦咽。
風流太守解組歸,愛客開樽燈月煇。滅燭留髡客不去,不知門外雪霏霏。
煙綃霧縠稱絲絕,中含火齊光皎潔。鯨魚鱗甲動蚖膏,秀華掩映管弦咽。
風流太守解組歸,愛客開樽燈月煇。滅燭留髡客不去,不知門外雪霏霏。
:
江源
肩輿一霎度層岡,思欲振衣心未遑。望闕直窮千里目,思鄉欲斷九回腸。
謾憐我輩身多病,獨喜吾民歲屢穰。此去綦江應不遠,淩晨呼仆束輕裝。
肩輿一霎度層岡,思欲振衣心未遑。望闕直窮千裡目,思鄉欲斷九回腸。
謾憐我輩身多病,獨喜吾民歲屢穰。此去綦江應不遠,淩晨呼仆束輕裝。
:
汪東
一葉落。西風惡。遠人似葉更飄泊。露零屐齒寒,徘徊闌干角。
闌干角。影動秋千索。
一葉落。西風惡。遠人似葉更飄泊。露零屐齒寒,徘徊闌幹角。
闌幹角。影動秋千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