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
詞語解釋
法眼[ fǎ yǎn ]
⒈ ?佛教指能認識到事物真相的眼力,泛指敏銳深邃的眼力。
引證解釋
⒈ ?佛教語。“五眼”之一。謂菩薩為度脫眾生而照見一切法門之眼。
引《無量壽經》卷下:“法眼觀察,究竟諸道。慧眼見真,能渡彼岸。”
慧遠 義疏:“智能照法,故名法眼。”
宋 蘇軾 《十八大阿羅漢贊·阿氏多尊》詩:“各研於心,得法眼正。”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佛肉眼見四十里》:“佛氏五眼:一曰肉眼,二曰天眼,三曰慧眼,四曰法眼,五曰佛眼。”
⒉ ?指敏銳、精深的眼力。
引明 屠隆 《綵毫記·預識汾陽》:“李先生 人天法眼,説此人奇偉必是不凡。”
《儒林外史》第四回:“我這老師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賞鑒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賀。”
魯迅 《吶喊·明天》:“王九媽,你有年紀,見的多,不如請你老法眼看一看。”
國語辭典
法眼[ fǎ yǎn ]
⒈ ?五眼之一。能分明的洞觀,一切因緣生起的諸現象。
引《五燈會元·卷一·釋迦牟尼佛》:「吾以清凈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將付于汝,汝當護持。」
⒉ ?尊稱他人的眼識正確。
引《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老兄具這樣的法眼,欽佩得很,將來倒要時常請教請教。」
英語discerning eye
最近近義詞查詢:
防范的近義詞(fáng fàn)
溫柔的近義詞(wēn róu)
槍斃的近義詞(qiāng bì)
造成的近義詞(zào chéng)
手下的近義詞(shǒu xià)
奇特的近義詞(qí tè)
可有可無的近義詞(kě yǒu kě wú)
異曲同工的近義詞(yì qǔ tóng gōng)
國色天香的近義詞(guó sè tiān xiāng)
遺作的近義詞(yí zuò)
優雅的近義詞(yōu yǎ)
可惜的近義詞(kě xī)
遺失的近義詞(yí shī)
法衣的近義詞(fǎ yī)
緩慢的近義詞(huǎn màn)
介紹的近義詞(jiè shào)
都城的近義詞(dū chéng)
盡力的近義詞(jìn lì)
當初的近義詞(dāng chū)
會聚的近義詞(huì jù)
兵士的近義詞(bīng shì)
作對的近義詞(zuò duì)
獻身的近義詞(xiàn shēn)
地圖的近義詞(dì tú)
精彩的近義詞(jīng cǎi)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