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白

詞語解釋
皂白[ zào bái ]
⒈ ?黑色和白色。引喻為正確與謬誤。
例不分青紅皂白。
英black and white—right and wrong;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皁白”。
⒉ ?黑與白。多比喻非與是。
引《詩·大雅·桑柔》“匪不能言,胡思畏忌” 漢 鄭玄 箋:“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別皁白,言之於王也。”
晉 袁宏 《后漢紀(jì)·桓帝紀(jì)上》:“膺 謂 覲 曰:孟軻 以為人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弟於是何太無皂白邪!”
唐 楊炯 《從弟去盈墓志銘》:“豈期數(shù)有迍否,天無皂白。”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新鄭獄》:“公以無質(zhì)實(shí),叱去之。二人下,皆以官無皂白。”
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五家鄰居》:“﹝母子兩人﹞一到了我對面的屋子,就不分皂白地把那位外省的年輕女子毒打了一頓。”
⒊ ?佛教稱僧徒和俗人。僧徒衣黑,俗人衣白,故稱。也稱緇素。
國語辭典
皂白[ zào bái ]
⒈ ?黑白。比喻事情的是非原委。「皂」文獻(xiàn)異文作「皂」。
引《詩經(jīng)·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句下漢·鄭玄·箋:「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別皂白言之于王也。」
元·關(guān)漢卿《蝴蝶夢·第四折》:「不是鬼疾言個(gè)皂白,怎地得卻回來?」
分字解釋
※ "皂白"的意思解釋、皂白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有人問“皂”字怎么解釋,一人回答道:“皂就是黑,所以諺語有‘不分皂白’的說法,如同說黑白不分。”。
2.暴力往往不分皂白地針對非戰(zhàn)斗人員而不是戰(zhàn)斗人員,以及針對合法目標(biāo)的過度行為。
3.教師要慎重地進(jìn)行獎懲,不要捕風(fēng)捉影地推測和猜疑,以為好學(xué)生就一切都好,差學(xué)生就一切都差;不要輕信傳說,不要聽到有人反映情況就不問青紅皂白去獎懲。
4.暴力往往不分青紅皂白地針對非戰(zhàn)斗人員而不是戰(zhàn)斗人員,以及針對合法目標(biāo)的過度行為。
5.地獄中最黑暗的地方是為那些在道德危機(jī)時(shí)刻皂白不辨的人準(zhǔn)備的。
6.施拉姆得出了不分皂白的結(jié)論:瞧,階級斗爭和辯證法造成了什么樣的結(jié)果!
7.華韜這個(gè)名字還真是沒取錯(cuò),說起話來滔滔不絕,脫口而出,不分青紅皂白總以為自己料事如神,還不及他爹一半。
8.美麗的東西有了過失,要不分青紅皂白的原諒他,丑陋的東西有了過失,要不顧天地良心的鄙視他。王爾德
9.她氣勢洶洶地走了過來,不分皂白,先把在場的人狠狠地訓(xùn)了一頓。
10.衙役把他拖到大堂上,不分皂白,先痛打了一頓。
相關(guān)詞語
- bái yī shì白衣士
- duì bái對白
- bái jiǔ白酒
- bái gān ér白干兒
- bái chī白癡
- hēi bái黑白
- bái yì guān白衣冠
- shí lǐ bái時(shí)里白
- biǎo bái表白
- bái hǔ白虎
- bái jīn白金
- bái shí白食
- bái fà cāng cāng白發(fā)蒼蒼
- bái mín guó白民國
- bái yī rén白衣人
- bái sè huā白色花
- bái yī dào白衣道
- bái yī huì白衣會
- bái yī xiāng白衣相
- bái tiān白天
- bái shēn rén白身人
- bái bái白白
- bái yī白衣
- bái tǔ fěn白土粉
- bái diào tóng xīn白藋同心
- bái máng máng白茫茫
- bái cǎo huáng yún白草黃云
- bái yī jiǔ白衣酒
- bái dǎ白打
- bái qián白干
- bái mù ěr白木耳
- bái mǎ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