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ēn ruò
注音ㄈㄣ ㄖㄨㄛˋ
繁體紛若
⒈ ?盛多貌。
⒉ ?混亂;多而雜。
⒈ ?盛多貌。
引《易·巽》:“巽在牀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
孔穎達 疏:“紛若者,盛多之貌?!?br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而管見之屬,謂仙法當(dāng)具在於紛若之書及於祭祀拜伏之間而已矣?!?br />宋 陸游 《自遣》詩:“客少勝紛若,家貧亦晏如?!?/span>
⒉ ?混亂;多而雜。
引《三國志·吳志·孫策傳》“時 袁術(shù) 僭號, 策 以書責(zé)而絶之”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見當(dāng)世之紛若,欲大舉以臨之,適足趣禍。”
宋 蘇軾 《復(fù)改科賦》:“探經(jīng)義之淵源,是非紛若;考辭章之聲律,去取昭然?!?br />清 黃宗羲 《汪扶晨詩序》:“昔吾夫子以興、觀、羣、怨論詩……蓋古今事物之變雖紛若,而以此四者為統(tǒng)宗?!?/span>
⒈ ?盛多的樣子。
引《易經(jīng)˙巽卦˙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