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

詞語解釋
方正[ fāng zhèng ]
⒈ ?成正方形,不歪斜。
例字寫得很方正。
英upright and foursquare;
⒉ ?正直不阿。
例為人方正。
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英upright; righteous;
引證解釋
⒈ ?指人行為、品性正直無邪。
引《管子·形勢解》:“人主身行方正……行發於身而為天下法式者,人唯恐其不復行也。”
《東觀漢記·吳良傳》:“﹝ 吳良 ﹞以清白方正稱。”
《舊唐書·儒學傳上·徐文遠》:“文遠 方正純厚,有儒者風。”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崔遵度 性方正,深於琴。”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⒉ ?古代制科之一。 漢文帝 時始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多為舉薦;后成為制科之一,如 唐 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 清 代有“孝廉方正科”,有舉薦和自薦之別,先薦,后廷試。以德行方正為取士的主要標準。
⒊ ?正方形;四四方方。
引《周髀算經》卷上“圓出於方,方出於矩” 漢 趙爽 述:“圓規之數,理之以方;方,周匝也。方正之物,出之以矩;矩,廣長也。”
冰心 《寄小讀者》十五:“她學得極快,口音清楚,寫的字也很方正。”
吳組緗 《山洪》一:“他的臉形方正。”
國語辭典
方正[ fāng zhèng ]
⒈ ?嚴正不偏。
引《文選·賈誼·吊屈原文》:「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⒉ ?漢代選舉科目名。
引《文選·揚雄·解嘲》:「策非甲科,行非孝廉,舉非方正。」
英語Fangzheng county in Harbin 哈爾濱|哈爾濱[Ha1 er3 bin1], Heilongjiang, clear and square, neat, square (person)?
法語Fangzheng
分字解釋
※ "方正"的意思解釋、方正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日本開始實施閉關鎖國的政策,大航海時代的西方正在繼續占領世界各地的土地,搶奪世界各地財富。
2.方正天一陣哆嗦隨即一股騷味四散開來,雖然難聞可是沒人敢捂住鼻子,厲宏儒第一次看到顧融如此憤怒,那種氣勢就連陸文墨都不及一半。
3.一百十三、字體結構整齊,筆畫勻圓,并有橫豎行筆,形體趨于方正。
4.哈道盟引進于日本的優秀種公,身高23公分,毛色深紅,毛量大,體態方正,是國內不可多得的名犬。
5.據日本共同社12月22日電21日從多位中國消息人士處獲悉,中國軍方正著手在浙江省南麂列島建設軍事基地。
6.豬澡于泥,呼喝有聲,群獸恐污濺而遠之。豬慨然曰:“惜乎諸君,我固方正端嚴,亦無須回避若是,余失慈親之樂矣!”,鴨見憐曰:“君之誤解恐不自今日始矣!”。
7.路旁一片烤煙地,只見綠油油的烤煙壟挨壟,棵靠棵,挨挨擠擠連成一片,方方正正,簡直是一塊立體大地毯。
8.俄羅斯警方正在搜捕一名“奶奶扼 者”,此人在過去2年中冒充政府官員騙取孤單老年女性信任,已經勒頸致 32人。
9.圓融者無詭隨之態,精細者無苛察之心,方正者無乘拂之失,沉默者無陰險之術,誠篤者無椎魯之累,光明者無淺露之病,勁直者無徑情之偏,執持者無拘泥之跡,敏煉者無輕浮之狀。金纓
10.很懷念初臨山頂的驚喜。陡直狹窄的山路突然豁然開朗,整個城市剎那送到眼底。玉色長空,青黑群鴉,云氣從四周山谷中綿綿不絕涌出,瞬息萬變。棋盤格局的街道,棋子般的町屋,城中方方正正的一塊濃綠是御所。蘇枕書
相關詞語
- zhèng qì正氣
- zhèng zhèng正正
- yuán fāng圓方
- běi fāng rén北方人
- méi zhèng tiáo沒正條
- yào fāng藥方
- zhí yán zhèng lùn直言正論
- fāng zhèng方正
- fāng zhèng方正
- fāng bù方步
- shàng fāng上方
- yī běn zhèng jīng一本正經
- luò luò dà fāng落落大方
- fāng cè方筴
- qián fāng前方
- fāng biàn方便
- fāng cè方策
-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風
- dí fāng敵方
- sì fāng guǎn四方館
- xià fāng下方
- pī zhèng fǔ劈正斧
- zhōng fāng中方
- lì fāng立方
- hòu fāng后方
- tiān zhèng jié天正節
- fāng jí方籍
- lì zhèng力正
- dà zhèng大正
- fāng lüè方略
- shàng fāng jiàn尚方劍
- zhèng diǎn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