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削

詞語解釋
剝削[ bō xuē ]
⒈ ?原指搜刮侵奪,現指使用一個人的勞動力而不給予公平的或相當的報酬。
例對農民遭到地主剝削的程度感到吃驚。
英fleece; squeeze; exploit;
引證解釋
⒈ ?切割刮削。
引《詩·小雅·信南山》“是剝是菹” 漢 鄭玄 注:“天子剝削淹漬以為菹。”
《朱子語類》卷七一:“謂小人自剝削其戟柄,僅留其鐵而已,果何所用?”
⒉ ?搜刮民財。
引《北史·恩幸傳·劉騰》:“山澤之饒,所在固護,剝削六鎮,交通底市,歲入利息以巨萬計。”
唐 魏徵 《為李密檄滎陽守郇王慶文》:“剝削黔黎,涂毒天下。”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隨你去剝削小民,貪污無恥,只要有使用,有人情,便是萬年無事的。”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厲太尊 因貴縣當鋪戥子太重,剝削小民,所以託弟下來查一查。”
⒊ ?罷免,革除。
引元 鄭廷玉 《金鳳釵》第一折:“免了我 ,納下笏靴襴袍,剝削了官為民了。”
⒋ ?猶逼迫。
引《天雨花》第二九回:“接到家中觀榜樣,示威于我太兇心!無端把我來剝削,分明陪上法場門!”
⒌ ?謂無償占有他人勞動和勞動成果。
引茅盾 《春蠶》二:“去年秋收固然還好,可是地主、債主、正稅、雜捐,一層一層剝削來,早就完了。”
歐陽山 《柳暗花明》八七:“地主們、資本家們都是剝削咱們的。”
國語辭典
剝削[ bō xuè ]
⒈ ?壓榨、搜刮。
引《梁書·卷三八·賀琛傳》:「故為吏牧民者,競為剝削,雖致貲巨億,罷歸之日,不支數年,便已消散。」
唐·魏征〈為李密檄滎陽守郇王慶文〉:「剝削黔黎,涂毒天下。」
近盤剝 搜括 榨取 克扣 抽剝
分字解釋
※ "剝削"的意思解釋、剝削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在封建社會,勞動人民不堪忍受剝削而招兵買馬,舉旗起義。
2.由于資本家敲骨吸髓般的剝削和壓榨,童工們都瘦得皮包骨頭,眼睛里連一點活力都沒有了。
3.隋朝末年,隋煬帝縱情于聲色狗馬,加深對人民的剝削,終于激起了全國范圍的農民起義。
4.按照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要求,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在我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由之路。
5.有人認為剝削別人是最舒服的,我們卻以坐享其成為恥辱。
6.按照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要求,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在我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由之路。
7., 鋪張浪費,大肆揮霍,是剝削階級的生活作風,必須堅決抵制。
8.為了我們,他們在剝削勞力的工廠里苦干實干,定居西部,忍受鞭打,耕作于不毛之地。
9.由于資本家敲骨吸髓般的剝削和壓榨,童工們都瘦得皮包骨頭,眼睛里連一點活力都沒有了。
10.這里沒有政府沒有統治者,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苛吏沒有賦稅,人民都有自己的財產,自食其力,其樂也融融。
相關詞語
- bō lí剝離
- xuē cǎo chú gēn削草除根
- xiāo píng削平
- zhuó jīn bāo fū擢筋剝膚
- bāo bāo剝剝
- bō xuē剝削
- bō xuē剝削
- chǎn xuē鏟削
- xuē zhǐ shì jù削趾適屨
- shòu xuē瘦削
- lǔ jīn yàn xuē魯斤燕削
- bō jí bì fù剝極必復
- xuē miè削滅
- pán bō盤剝
- zhī bāo枝剝
- dāo xiāo刀削
- qióng bāo窮剝
- kǎn xuē砍削
- bāo zhì剝制
- pǐ bāo否剝
- bì bāo畢剝
- bāo chǐ剝褫
- bāo lù剝露
- xuē tiě削鐵
- bō chuáng jí fū剝床及膚
- chuǎn bāo舛剝
- shēng tūn huó bō生吞活剝
- bì bì bō bō必必剝剝
- tūn bō吞剝
- xuē xiǎo削小
- fēng yāo xuē bèi蜂腰削背
- bō fū剝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