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íng zé
注音ㄆ一ㄥˊ ㄗㄜˊ
繁體平則
1.不過,他們疾惡如仇,不平則鳴,擁有高貴的同情心,強烈的正義感。
2., 不平則鳴,生性單純的風斂衣大聲抱怨了起來,“他本來應該是我班上的學員啊,卓烈家這不明擺著欺負人嗎,我一定要不會罷休!”。
3.中唐倡導“不平則鳴”、“陳言務去”的韓愈,在古文運動中功勛卓著,在詩歌藝術上也成就非凡。
4.大凡物不平則鳴,何況人乎?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5.物不平則鳴,當初那人愛你的時候,他好得像天使;轉眼不愛了,就成了魔鬼。
6.“物不平則鳴”織就了中國人俠客情結的歷史根源。
7.物有不平則鳴,胸有郁氣當出卻難舒。韓愈
8.物不平則鳴,這位考生發出了“公平、公正到哪里去了”的強烈質疑。
9.我是一個人民代表,不平則鳴,反映市民要求,這是我份內的事。
10.杜甫的“文章憎命達”,韓愈的“不平則鳴”,歐陽修的“詩窮而后工”,都是廣為人知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