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半句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見“一言半語”。
出處《朱子語類》卷十一:“近來學者有一種則舍去冊子,卻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見道理。”
例子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53回:“獨朱淑人一呆,朘巡近案,從側里偷覷那封信,僅得一言半句,已被其兄藹人收藏。”
基礎信息
拼音yī yán bàn jù
注音一 一ㄢˊ ㄅㄢˋ ㄐㄨˋ
感情一言半句是中性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極少的語言。
近義詞一言半語、一言半辭、一言半字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肝髓流野(意思解釋)
- 捻神捻鬼(意思解釋)
- 假公濟私(意思解釋)
- 裾馬襟牛(意思解釋)
- 照葫蘆畫瓢(意思解釋)
- 鳳毛麟角(意思解釋)
- 餓虎吞羊(意思解釋)
- 萬馬奔騰(意思解釋)
- 聊以自慰(意思解釋)
- 色中餓鬼(意思解釋)
- 有權有勢(意思解釋)
- 款學寡聞(意思解釋)
- 休戚是同(意思解釋)
- 龍爭虎斗(意思解釋)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釋)
- 扭直作曲(意思解釋)
- 意興索然(意思解釋)
- 馬牛其風(意思解釋)
- 之子于歸(意思解釋)
-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意思解釋)
- 形影相隨(意思解釋)
- 斷章截句(意思解釋)
-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解釋)
- 引領翹首(意思解釋)
- 離本趣末(意思解釋)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釋)
- 有志竟成(意思解釋)
- 暴露無遺(意思解釋)
※ 一言半句的意思解釋、一言半句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義之臣,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貞節的婦女,不再嫁第二個丈夫。指忠誠不二。 |
明若觀火 | 象看火那樣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
自怨自艾 |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現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
暴發戶 | 指突然發了財得了勢的人。 |
物腐蟲生 | 東西腐爛了才會生蟲。比喻禍患的發生,總有內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點,別人才能乘機打擊。 |
河魚腹疾 | 指腹瀉。 |
樂道好古 | 以守道為樂,喜愛古制。 |
遁世離俗 | 謂隱居而屏絕世俗往來。 |
天之驕子 | 驕子:寵兒。老天爺的寵兒。漢朝人因匈奴極為強盛而稱之為“天之驕子”;意即匈奴為天所驕寵。現指條件極其優越;特別幸運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貢獻的人。 |
人心歸向 | 向:歸向,向往。指人民群眾所擁護的,向往的。 |
臨危受命 | 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
不費吹灰之力 | 形容事情做起來非常容易,不花一點力氣。 |
取而代之 |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利而代替他。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體。形體象土木一樣。比喻人的本來面目,不加修飾。 |
飛檐走壁 |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墻壁。 |
民不畏 | 畏:懼怕。人民不怕 。形容不怕 的氣慨。 |
分路揚鑣 | 揚鑣:指驅馬前進。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拔茅連茹 | 茅:白茅,一種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牽連的樣子。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 |
善游者溺 | 會游泳的人,往往淹 。比喻人自以為有某種本領,因此而惹禍。 |
對頭 | 指難以和解的仇敵。 |
異寶奇珍 | 珍異難得的寶物。 |
倒裳索領 | 索:搜尋、尋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 |
事與愿違 | 事實與愿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
羊質虎皮 | 質:本性。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它的本性沒有變。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
古里古怪 | 怪異、奇特。 |
依樣畫葫蘆 |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
千家萬戶 | 眾多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