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葦可航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一葦:一捆蘆葦。用一捆蘆葦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過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難渡過。亦作“航一葦”。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決。
出處《三國志·吳書·賀邵傳》:“長江之限,不可久恃,茍我不守,一葦可航也。”
例子河廣不七十步,一葦可航,非有驚濤怒浪之險,不足恃者一。清·張廷玉《明史·方震孺傳》
基礎信息
拼音yī wěi kě háng
注音一 ㄨㄟˇ ㄎㄜˇ ㄏㄤˊ
繁體一葦可航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大公無私(意思解釋)
- 改俗遷風(意思解釋)
- 自怨自艾(意思解釋)
- 快馬加鞭(意思解釋)
- 長江后浪推前浪(意思解釋)
- 一擁而上(意思解釋)
- 說一不二(意思解釋)
- 頭面人物(意思解釋)
- 表里如一(意思解釋)
- 大張旗鼓(意思解釋)
- 罄竹難書(意思解釋)
- 懸石程書(意思解釋)
- 共商國是(意思解釋)
- 斗水活鱗(意思解釋)
- 將功折罪(意思解釋)
- 聰明反被聰明誤(意思解釋)
- 超然物外(意思解釋)
- 氣味相投(意思解釋)
- 不寧唯是(意思解釋)
- 奮起直追(意思解釋)
- 落落寡合(意思解釋)
- 他山之石(意思解釋)
- 躍躍欲試(意思解釋)
- 經國之才(意思解釋)
- 出神入化(意思解釋)
- 翼翼飛鸞(意思解釋)
- 寒木春華(意思解釋)
- 足履實地(意思解釋)
※ 一葦可航的意思解釋、一葦可航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齒牙為禍 | 齒牙:比喻讒言。指讒言撥弄,造成災禍。 |
亦復如是 | 復:又,再。也是這樣。 |
阿世取容 | 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別人的歡心。迎合世俗,取悅于人。 |
功成名就 | 功:功業。就:達到。功績取得了,名聲也有了。 |
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蒙騙人。 |
野沒遺賢 | 見“野無遺賢”。 |
飲水思源 | 喝水時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學而不厭 | 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厭:滿足。 |
過而能改 |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 |
雄心壯志 | 偉大的理想;宏偉的志愿。 |
偶一為之 | 偶:偶爾;偶然;為:做;干;之:代詞;代某件事。偶爾做一回。 |
公才公望 | 才:才識;望:名望。才識名望可稱公輔的地位。 |
風急浪高 | 形容風浪很大。 |
空腹高心 | 腹內空虛而目空一切。形容并無真才實學。 |
不合時宜 | 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
坐懷不亂 | 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于懷中,沒有發生非禮行為。形容男子在兩性關系方面作風正派。 |
昏聵無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聵:耳朵聽不清楚。眼花耳聾,沒有能力。比喻頭腦糊涂,沒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家常便飯 | 家中日常飯食。也比喻常見的、平常的事。 |
反戈一擊 | 反:反轉;調轉;戈:古代的一種兵器;尖頭橫刃;長柄;像矛。調轉矛頭;向自己原來的營壘進攻。比喻掉轉方向;對自己陣營的壞人壞事進行斗爭。 |
是非曲直 | 曲:無理;直:有理。指對事物的評斷。 |
慢條斯理 | 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
經國之才 | 指治理國家的才干。 |
妨功害能 | 壓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 |
翼翼飛鸞 | 指飛翔的樣子。 |
一彈指頃 | 手指一彈的時間。比喻時間極短暫。 |
萬家燈火 | 千家萬戶的燈光。形容城鎮燈光四處閃爍的夜景。 |
豈有此理 | 豈:哪里。哪里有這樣的道理。指極為荒謬;決無道理。 |
不櫛進士 | 櫛:梳頭。不綰髻插簪的進士。舊指有文采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