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首以望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抬頭遠望。形容殷切盼望。
出處《孟子 梁惠王上》:“如有不嗜 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新五代史 唐臣傳 郭崇韜》:“況今大號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基礎信息
拼音yǐn shǒu yǐ wàng
注音一ㄣˇ ㄕㄡˇ 一ˇ ㄨㄤˋ
繁體引首以朢
感情引首以望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渴望。
近義詞引領而望、引頸而望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清清楚楚(意思解釋)
- 過五關, 六將(意思解釋)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意思解釋)
- 說雨談云(意思解釋)
- 揚幡擂鼓(意思解釋)
- 蝶粉蜂黃(意思解釋)
- 推三阻四(意思解釋)
- 懸崖勒馬(意思解釋)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釋)
- 漫不經心(意思解釋)
- 異途同歸(意思解釋)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釋)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釋)
- 無關緊要(意思解釋)
- 風虎云龍(意思解釋)
- 之子于歸(意思解釋)
- 人面狗心(意思解釋)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意思解釋)
- 子繼父業(意思解釋)
- 南征北戰,東蕩西 (意思解釋)
- 切樹倒根(意思解釋)
- 氣味相投(意思解釋)
- 斷章截句(意思解釋)
- 千真萬確(意思解釋)
- 移日卜夜(意思解釋)
- 無聲無息(意思解釋)
- 窮愁潦倒(意思解釋)
- 昏聵無能(意思解釋)
※ 引首以望的意思解釋、引首以望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拉幫結伙 | 組織幫派,搞小集團活動。 |
初生之犢不畏虎 | 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干,無所畏懼。 |
迷而不反 | 迷路后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
假公濟私 | 假:借;濟:補益;助。假借公家的名義來謀取個人利益。 |
多才多藝 |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 |
顛沛流離 | 顛沛:遭受挫折或困難;流離:離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處奔波流浪。 |
起兵動眾 | 眾: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簡明扼要 | 扼要:抓住要點。簡單明了;抓住要點。 |
壞法亂紀 | 破壞法制和紀律。 |
喜新厭舊 | 厭:厭惡。喜歡新的;厭棄舊的。多指用情不專一。 |
玉卮無當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當:底。玉杯沒有底。后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 |
目不忍見 |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目不忍視”。 |
識字知書 | 謂有文化知識。 |
乳臭未干 | 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幼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
雞胸龜背 | 凸胸駝背。 |
鬼鬼祟祟 |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難看。 |
進讒害賢 | 讒:讒言,說他人的壞話;賢:賢良,指好人。說壞話,陷害好人。 |
經史百子 | 經:經學,經書,儒家經典著作。史:史學,史書。百子:諸子百家之學。舊指各個方面的很需要學問。 |
事與愿違 | 事實與愿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
捫心自問 | 捫:按;摸;心:胸口。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鮮血淋漓 |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樣子。形容鮮血流淌不止。 |
知往鑒今 | 鑒:借鑒。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 |
身敗名裂 | 地位喪失;名聲敗壞。現在也形容干了壞事;遭到徹底失敗。 |
南征北戰,東蕩西 | 征:征戰;蕩:掃蕩。形容轉戰南北,奮勇 敵。 |
切樹倒根 | 比喻徹底。 |
充耳不聞 | 充:塞住;聞:聽。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與開導;婆心:老婆婆的心腸;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