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手投足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別人。語本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
出處語出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
例子明·李贄《復顧沖庵翁書》:“公獨鰲釣通海,視等鄉鄰,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
基礎信息
拼音yǐn shǒu tóu zú
注音一ㄣˇ ㄕㄡˇ ㄊㄡˊ ㄗㄨˊ
感情引手投足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舉手投足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反手可得(意思解釋)
- 白費心機(意思解釋)
- 自我批評(意思解釋)
- 令人神往(意思解釋)
- 掃地出門(意思解釋)
- 滿腹經綸(意思解釋)
- 普天同慶(意思解釋)
- 壓歲錢(意思解釋)
- 大包大攬(意思解釋)
- 蝶粉蜂黃(意思解釋)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意思解釋)
- 救經引足(意思解釋)
- 發號施令(意思解釋)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釋)
- 纏綿悱惻(意思解釋)
- 異途同歸(意思解釋)
- 不開口(意思解釋)
- 對頭(意思解釋)
- 興高采烈(意思解釋)
- 羊質虎皮(意思解釋)
- 兵戎相見(意思解釋)
- 散帶衡門(意思解釋)
- 善善惡惡(意思解釋)
- 坐以待斃(意思解釋)
- 洗耳恭聽(意思解釋)
- 冒失鬼(意思解釋)
- 亡魂失魄(意思解釋)
※ 引手投足的意思解釋、引手投足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怪誕不經 | 怪誕:離奇古怪;不經:不合常理。指言語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
卬首信眉 | 信,通“伸”。昂首伸眉。形容意氣昂揚,不隨波逐流。 |
羅掘一空 | 羅:用網捕鳥;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糧食。用盡一切辦法,搜括財物殫盡。 |
想望豐采 | 見“想望風采”。 |
連編累牘 | 牘:古代寫字的木片。形容篇幅過多,文辭長。 |
成竹在胸 |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 |
反治其身 | 治:整治;身:身體;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別人的方法所治服。 |
角巾素服 | |
離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離公認的準則。 |
黃雀銜環 | 黃雀銜著銀環以報答恩人。指報恩。 |
懸石程書 | 形容勤于政事。 |
令人滿意 | 指讓人意愿得到滿足。 |
著手成春 | 著手:動手接觸。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后比喻醫術高明。 |
風聲鶴唳 | 唳:鶴鳴聲。風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
兵戎相見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爭解決問題。 |
盡誠竭節 | 誠:忠誠。節:氣節,義節。竭盡自己全部的忠誠和義節。亦作“盡節竭誠”、“盡心竭誠”、“盡忠竭力”、“盡忠竭誠”、“盡忠竭節”、“竭忠盡節”。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
斷章截句 | 不顧上下文義,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彎曲原意。斷、截:割裂。 |
為虎作倀 | 被老虎咬 的人變成鬼;又去引誘別人來讓老虎吃;這種鬼叫作“倀”。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 |
形形色色 | 形容事物類別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這種形體;色色:原指生出這種顏色。 |
亡魂失魄 |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材優干濟 | 指才能優異,有干練的辦事能力。 |
流風馀俗 | 遺留的風氣、習俗。 |
聲馳千里 | 馳:傳揚。名聲遠播。形容聲望很高。 |
腹心相照 | 腹心:內心;照:映照,見。以真心相見。比喻彼此很知心,達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
現實主義 | 注重事實或現實,反對一切不切實際或空想的性格 |
進退維谷 | 維:語氣助詞。谷:比喻困難處境。進和退都處于困難的境地。 |
翼翼飛鸞 | 指飛翔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