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國忘己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徇:為國獻身。為國獻身,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
出處《宋書·謝晦傳》:“逮營陽失德,自絕宗廟,朝野岌岌,憂及禍難,忠謀協(xié)契,徇國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
基礎信息
拼音xùn guó wàng jǐ
注音ㄒㄨㄣˋ ㄍㄨㄛˊ ㄨㄤˋ ㄐ一ˇ
感情徇國忘己是褒義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徇國忘身、徇國忘家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冰壺秋月(意思解釋)
- 紙老虎(意思解釋)
- 明若觀火(意思解釋)
- 刻骨銘心(意思解釋)
- 楊柳依依(意思解釋)
- 故步不離(意思解釋)
- 一文不名(意思解釋)
- 流離顛沛(意思解釋)
- 反面無情(意思解釋)
- 詐奸不及(意思解釋)
- 吃不了兜著走(意思解釋)
- 主明臣直(意思解釋)
- 表里如一(意思解釋)
- 雨散風流(意思解釋)
- 陽春白雪(意思解釋)
- 龍爭虎斗(意思解釋)
- 一鼓作氣(意思解釋)
- 讀書種子(意思解釋)
- 忙不擇價(意思解釋)
- 公子哥兒(意思解釋)
- 穩(wěn)如泰山(意思解釋)
- 地丑德齊(意思解釋)
- 裊裊婷婷(意思解釋)
- 打退堂鼓(意思解釋)
- 氣味相投(意思解釋)
- 背鄉(xiāng)離井(意思解釋)
- 慌不擇路(意思解釋)
- 薪盡火滅(意思解釋)
※ 徇國忘己的意思解釋、徇國忘己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堅強不屈 | 屈:屈服。堅韌、剛毅,毫不屈服。 |
自怨自艾 |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現(xiàn)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
暮史朝經 | 經:指儒家經典。晚上讀史書,早晨讀經書。形容勤奮好學。 |
鬼爛神焦 | 形容火災慘烈,眾多的人被燒 。 |
學而時習之 |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復習它。 |
喜新厭舊 | 厭:厭惡。喜歡新的;厭棄舊的。多指用情不專一。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這里指官服。脫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辭官還鄉(xiāng)。 |
進道若退 | 謂前進之道反若后退。 |
偶一為之 | 偶:偶爾;偶然;為:做;干;之:代詞;代某件事。偶爾做一回。 |
恐后爭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進。 |
天下第一 |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 |
卑鄙齷齪 | 齷齪:骯臟。品行惡劣下流。 |
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 | 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同“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 |
超然絕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謂遠過于尋常之輩。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方之古賢,實有倫序,采之于今,超然絕俗,誠社稷之蓍龜,大漢之棟甍。”宋·陸游《與姜特立書》:“《繭庵記》及《初營》、《落成》二詩,大老手筆,超然絕俗。” |
天作之合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結合。形容婚姻美滿稱心。也可用來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親密關系。 |
圓鑿方枘 | 鑿:榫眼;枘:榫頭。方榫頭插不進圓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人盡其才 | 充分發(fā)揮每一個人的才能。盡:全部用出。 |
餓殍滿道 | 殍:餓 的人。滿路都是因饑餓而 的人的 。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 于饑寒的慘狀。 |
服氣吞露 | 服氣:導引之術,即氣功。指修煉道術。 |
無惡不作 | 惡:壞事。沒有哪樣壞事不干的。指干盡了壞事。 |
有風有化 | 謂有教育意義。 |
拳頭產品 | 比喻企業(yè)特有的、別人難以勝過的看家產品 |
久假不歸 | 假:借;歸:歸還。本指長期借用一直不歸還。后指長期告假不回來。 |
寒木春華 | 寒木不凋,春華吐艷。比喻各具特色。 |
將錯就錯 | 將:依順;順從;就:遷就。既然錯了;索性就順著錯誤做下去。 |
豈有此理 | 豈:哪里。哪里有這樣的道理。指極為荒謬;決無道理。 |
患難見真情 | 只有經過共同的患難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 |
連抵其隙 | 連續(xù)攻擊他談話中的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