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蹶不振
一蹶不振 (關公走麥城 ) 是一個漢語成語,歇后語是關公走麥城,一蹶不振是貶義詞。。。。

拼音語讀音
拼音yī jué bù zhèn
怎么讀
注音一 ㄐㄩㄝˊ ㄅㄨˋ ㄓㄣˋˊ
繁體一蹷不振
出處西漢 劉向《說苑 說叢》:“一噎之故,絕谷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
例子可惜,到了這二十世紀的中葉,說什么也一蹶不振了。(梁斌《紅旗譜》四十二)
正音“蹶”,不能讀作“quē”。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辨形“蹶”,不能寫作“撅”、“橛”、“镢”;“振”,不能寫作“震”。
辨析見“一敗涂地”。
歇后語關公走麥城
謎語最大的打擊
近義詞一敗涂地、一敗如水
反義詞東山再起、 灰復燃、方興未艾
英語collapse after one setback(be in shambles; curl up; never be able to recover after a setback)
俄語не в состоянии встать нá ноги
日語一蹶(いっけつ)振(ふ)るわず
德語sich von einer Niederlage nicht mehr erholen kǒnnen
法語défaite définitive(échec irrémédiable)
※ 成語一蹶不振的歇后語成語大全提供查詢。
※ 與(一蹶不振)相關的成語:
一寸丹心 | 丹心:赤心;忠心。一片赤誠的心。 |
床上安床 | 比喻不必要的重疊。 |
鬼怕惡人 | 比喻兇惡的人懼怕更兇惡者。 |
隔靴搔癢 | 隔著靴子撓癢癢。原為禪宗用語;比喻領會佛理不夠透徹;未能悟境觸機。后比喻說話寫文章沒有抓住主題;不中肯;不貼切;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不解決問題。 |
弦外之響 | 比喻言外之意。 |
志滿意得 | 志向實現,心滿意足。 |
揚幡擂鼓 | 幡:垂直的長條旗子。舞動著幡,敲打著鼓。形容熱熱鬧鬧地大事張揚。 |
學而時習之 |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復習它。 |
貧賤不能移 | 不會因生活貧困,地位卑微而改變自己的志向。 |
萬里長城 | 指我國長城。也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現也比喻人民的軍隊。 |
顧影弄姿 | 顧影:看著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種姿態。對著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種姿態。形容賣弄身形,自我欣賞。 |
滿招損,謙受益 | 自滿會招致損失,謙虛可以得到益處。 |
鴻儒碩學 | 鴻儒:大儒;碩學:有很多學問的人。泛指學識淵博、造詣很深的學者。 |
國無寧日 | 寧:安寧。國家沒有太平的時候。 |
馬牛其風 | 謂馬、牛奔逸。《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穎達疏:“僖四年《左傳》云:‘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遠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
無稽之談 | 稽:音機;查考;談:話語;傳言。沒有根據的說法。 |
生知安行 | 生來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從容安然地實現天下的大道。 |
不在話下 |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轉入別的情節。現多指事物輕微;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用不著說。 |
樂以忘憂 |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閑事。 |
心小志大 | 辦事小心,抱負遠大。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說話、作文章嚴謹慎重。斟酌:考慮;推敲。 |
不問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逢人說項 | 比喻到處為人說好話 |
善自為謀 |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辦法。 |
表面文章 | 比喻浮夸或不切實際,敷衍塞責的做法。 |
一彈指頃 | 手指一彈的時間。比喻時間極短暫。 |
生氣勃勃 | 生氣:朝氣;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富有朝氣充滿生命的活力。 |
最近成語歇后語查詢:
更多成語的歇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