嵬眼澒耳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亦作“嵬目鴻耳”。猶言動人觀聽。
出處唐·樊宗師《絳守居園池記》:“虛明茫茫,嵬眼澒耳,可大客旅鐘鼓樂。”
例子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五卷:“斑馬等賦所以令人嵬眼澒耳,政由時出奇字襯貼之也。”
基礎信息
拼音wéi yǎn xiāng ěr
注音ㄨㄟˊ 一ㄢˇ ㄒ一ㄤ ㄦˇ
繁體嵬眼眼耳
感情嵬眼澒耳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嵬目鴻耳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亭亭玉立(意思解釋)
- 噓寒問暖(意思解釋)
- 目光短淺(意思解釋)
- 不驕不躁(意思解釋)
- 嚴陣以待(意思解釋)
- 外圓內方(意思解釋)
- 揚幡擂鼓(意思解釋)
- 朝令夕改(意思解釋)
- 毀于一旦(意思解釋)
- 咄咄逼人(意思解釋)
- 化鴟為鳳(意思解釋)
- 慷慨悲歌(意思解釋)
- 見危致命(意思解釋)
- 大張旗鼓(意思解釋)
- 走南闖北(意思解釋)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釋)
- 粗服亂頭(意思解釋)
- 鈿合金釵(意思解釋)
- 斗水活鱗(意思解釋)
-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意思解釋)
- 家無儋石(意思解釋)
- 分門別類(意思解釋)
- 打情賣笑(意思解釋)
- 如癡如醉(意思解釋)
- 南征北戰,東蕩西 (意思解釋)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釋)
- 通時合變(意思解釋)
- 時運亨通(意思解釋)
※ 嵬眼澒耳的意思解釋、嵬眼澒耳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肝髓流野 | 形容戰斗激烈殘酷、尸橫遍野。 |
徑情直遂 | 徑情:任意、隨心;遂:成功地滿足心愿。隨著自己的意愿;順利地達到目的;獲得成功。 |
盲人說象 | 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
棟梁之材 | 可以做屋棟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夠擔當重任的人。 |
陳言務去 | 陳舊的言辭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務必要去掉陳舊的言辭。 |
來蹤去跡 | 蹤、跡:腳印。來去的蹤跡;指人、物的來歷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溢于言表 | 超出言語以外。指某種思想感情雖未說明卻能使人體會出來。 |
汗牛充棟 | 棟:棟宇;房屋。指藏書太多;運輸時可使牛出汗;存放時可堆至屋頂。形容書籍極多。 |
鋪天蓋地 | 鋪:把東西散開;蓋:籠罩;遮蔽。遮住天;蓋住地。形容充滿了整個天地。來勢猛烈。也作“遮天蓋地”。 |
聊以自慰 | 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 |
雄心壯志 | 偉大的理想;宏偉的志愿。 |
國無寧日 | 寧:安寧。國家沒有太平的時候。 |
室邇人遙 | 見“室邇人遠”。 |
通今達古 | 同“通今博古”。 |
縱橫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來,沒有阻擋。 |
將功折罪 | 將:拿;用;折:抵償。用功勞來抵償罪過。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 |
如癡如醉 | 形容神態失常,失去自制。 |
立竿見影 |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見功效。 |
平地一聲雷 | 比喻突然發生的重大變動。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復無常。 |
臭名昭著 | 名:名聲;昭著:顯著;明顯。壞名聲誰都知道。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與開導;婆心:老婆婆的心腸;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 |
心小志大 | 辦事小心,抱負遠大。 |
當頭棒喝 | 當頭:迎頭;喝:大聲喊叫。原是佛教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足不出門 | 同“足不出戶”。 |
束身受命 | 束身:約束自身,不放縱。比喻投案。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后、聽從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