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和鼎鼐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鼎:古代烹調食物的器具,三足兩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調味。比喻處理國家大事。多指宰相職責。
出處《舊唐書·裴度傳》:“果聞勿藥之喜,更喜調鼎之功。”
例子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萬人之上,調和鼎鼐,燮理陰陽。(元 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
基礎信息
拼音tiáo hé dǐng nài
注音ㄊ一ㄠˊ ㄏㄜˊ ㄉ一ㄥˇ ㄋㄞˋ
繁體調咊鼎鼐
感情調和鼎鼐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多指宰相職責。
謎語宰相職責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用心竭力(意思解釋)
- 為民請命(意思解釋)
- 力所能及(意思解釋)
- 默不做聲(意思解釋)
- 翩翩起舞(意思解釋)
- 喟然長嘆(意思解釋)
- 鼻青臉腫(意思解釋)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意思解釋)
- 今來古往(意思解釋)
- 毀于一旦(意思解釋)
- 目不忍見(意思解釋)
- 成竹在胸(意思解釋)
- 因噎廢食(意思解釋)
- 顧影弄姿(意思解釋)
- 色中餓鬼(意思解釋)
- 拔苗助長(意思解釋)
- 討價還價(意思解釋)
- 斷織勸學(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不合時宜(意思解釋)
- 坐懷不亂(意思解釋)
- 不寧唯是(意思解釋)
- 當頭棒喝(意思解釋)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意思解釋)
- 唯利是圖(意思解釋)
- 前赴后繼(意思解釋)
- 搬弄是非(意思解釋)
- 頭上末下(意思解釋)
※ 調和鼎鼐的意思解釋、調和鼎鼐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大義滅親 | 為了維護正義;對犯了罪的親屬不包庇;使之受到應得的懲處。 |
人不眨眼 | 本來是禪宗用語。 人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嗜 成性;極端的暴虐兇殘。 |
鬼怕惡人 | 比喻兇惡的人懼怕更兇惡者。 |
是非口舌 | 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機;劫:搶劫。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人家的東西。比喻趁別人處在危難時刻從中撈一把或趁機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節用裕民 | 節約用度,使人民過富裕的生活。 |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
滿腹經綸 | 腹:肚子;經綸: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綸。引申為人的才學、本領、謀略等。形容很有學問和才能。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 |
野沒遺賢 | 見“野無遺賢”。 |
閉關自守 | 守:防守。封閉關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來。也比喻因循守舊;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響。 |
古色古香 | (陳設、器物或藝術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古香:古書畫散發出的氣味。 |
穩操勝券 | 穩:穩當地;操:拿著;掌握。穩穩地拿著勝利的憑證。比喻有勝利的把握。 |
結駟連騎 | 隨從、車馬眾多。形容排場闊綽。 |
詐奸不及 | 猶言十分奸詐。 |
隳肝瀝膽 | 隳:毀壞;瀝:液體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誠無比。 |
雨散風流 | 比喻離散。 |
敗俗傷風 | 指敗壞社會道德風氣。 |
春冰虎尾 | 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
妻兒老少 | 見“妻兒老小”。 |
不置可否 |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 |
眾建賢才 | 建:建樹;賢才:優秀的人才。選用眾多優秀的人才。 |
聰明反被聰明誤 | 自以為聰明反而被聰明耽誤或妨害了。 |
鮮血淋漓 |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樣子。形容鮮血流淌不止。 |
裊裊婷婷 | 裊裊: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態柔美。 |
密鑼緊鼓 | 鑼聲緊,鼓點密。戲曲開臺前的一陣節奏急促的鑼鼓。比喻為配合某人的上臺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氣氛、聲勢。 |
豐功偉績 | 豐:多;偉:大;顯赫。偉大的功勛和成就。 |
諸如此類 | 許多像這種類型的。指與上述同類的。諸:一些;許多;如: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