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滿腸肥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腦滿:指肥頭大耳;腸肥:腸子脂肪多;體胖。指由于生活舒適;終日無所事事;養得大腹便便;肥頭大耳的樣子。
出處唐 李百藥《北齊書 瑯邪王儼傳》:“瑯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
例子匹夫但知高官后祿,養得你腦滿腸肥,哪里懂得這些大義。(清 吳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
基礎信息
拼音nǎo mǎn cháng féi
注音ㄋㄠˇ ㄇㄢˇ ㄔㄤˊ ㄈㄟˊ
繁體腦滿腸肥
感情腦滿腸肥是貶義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辨形“腦”,不能寫作“惱”。
辨析腦滿腸肥和“大腹便便”多用于形容肥胖的人。不同在于“大腹便便”;形容腹大突出的樣子;多用于強調肚子肥大;腦滿腸肥形容體肥腹大;而又肥頭大耳;多用于強調飽食終日;無所事事;養得圓胖。
近義詞大腹便便
反義詞骨瘦如柴
英語with fat cheeks and a big belly
俄語тучный
日語働(はたら)かないで飽食(ほうしょく)する人(ひと)のでっぷり太(ふと)っているようす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徑情直遂(意思解釋)
- 噓寒問暖(意思解釋)
- 用智鋪謀(意思解釋)
- 論黃數白(意思解釋)
- 揮霍無度(意思解釋)
- 陳言務去(意思解釋)
- 繩鋸木斷(意思解釋)
- 當機立斷(意思解釋)
- 頓挫抑揚(意思解釋)
- 玉卮無當(意思解釋)
- 可想而知(意思解釋)
- 沒里沒外(意思解釋)
- 倒冠落佩(意思解釋)
- 一哄而起(意思解釋)
- 雄心壯志(意思解釋)
- 鴻儒碩學(意思解釋)
- 罄竹難書(意思解釋)
- 不治之癥(意思解釋)
- 珠玉之論(意思解釋)
- 平心而論(意思解釋)
- 女生外向(意思解釋)
- 禮壞樂缺(意思解釋)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釋)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意思解釋)
- 雙柑斗酒(意思解釋)
- 今古奇觀(意思解釋)
- 出師不利(意思解釋)
- 似曾相識(意思解釋)
※ 腦滿腸肥的意思解釋、腦滿腸肥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積不相能 | 積:積久而成的;能:親善。指一向不和睦。 |
勤儉節約 | 指人勤于勞作而生活簡單儉樸。 |
書通二酉 | 比喻讀書甚多,學識豐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據說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因留之。見《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后因以此為喻。 |
澆風薄俗 | 指社會風氣輕浮庸俗。 |
旦夕之間 | 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間,形容在很短時間內。 |
有膽有識 | 既有膽量又有見識。 |
暈頭轉向 | 暈:頭腦發昏;轉向:辨不清方向。形容頭腦昏亂辨不清方向。 |
溝滿壕平 | 形容飽滿。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鬩:爭吵;墻:門屏。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 |
簞瓢屢空 | 簞:盛飯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匱乏。形容生活非常貧困。 |
揮霍無度 | 任意花錢沒有節制。揮霍;亦作“揮攉”。搖手稱揮;反手稱攉。引申為任意花錢。度:限度。 |
以權謀私 | 以:憑借;權:權力;權勢;謀:謀求;謀??;私:私利。憑著權利謀取私利。 |
外圓內方 | 形容外表隨和;內里剛直。圓:圓通;方:方正。 |
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遠大。 |
推三阻四 | 找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
野沒遺賢 | 見“野無遺賢”。 |
觸目皆是 | 觸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見到的都是。 |
自食其果 | 自己吃自己種下的惡果。形容自己做壞事;自己受害。 |
萬里長城 | 指我國長城。也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F也比喻人民的軍隊。 |
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己溺己饑 |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焙笠蛞浴凹耗缂吼嚒被颉凹吼嚰耗纭敝^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
鴻儒碩學 | 鴻儒:大儒;碩學:有很多學問的人。泛指學識淵博、造詣很深的學者。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繚亂,心神迷亂。 |
纏綿悱惻 | 纏綿:情感縈繞而不能解脫;悱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無法排遣。后也指詩文情調凄愴而婉轉。也作“悱惻纏綿”。 |
漫不經心 | 漫:隨便;不受約束;經心:在意;留心。說話辦事不用心考慮;隨隨便便;不在乎。 |
惡醉強酒 | 強:硬要。怕醉卻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妒酚洝し舛U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 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侗笔贰り懛ê蛡鳌罚骸胺ê褪乔蠓鹬?,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