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勢貪財的成語故事

拼音ài shì tān cái
基本解釋愛慕權勢,貪圖錢財。
出處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誰知那張家父母如此愛勢貪財,卻養了一個知義多情的女兒,聞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條麻繩悄悄的自縊了。”
愛勢貪財的典故
王熙鳳背著太太她們為守備與張家調停婚約之爭,張家父母見賈府派人來調停,自然愛勢貪財,就把以前的婚約退掉,沒想到他的女兒是個烈女,就自縊身亡。原婚約的男方守備之子聽說金哥自縊,也投河而盡,讓張李兩家人財兩空,鳳姐坐得3000兩銀子。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愛勢貪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初出茅廬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
自拔來歸 | 《新唐書 李勣傳》:“三年,自拔來歸,從秦王伐東都,戰有功。” |
褒善貶惡 | 宋 邵博《聞見后錄》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 ,須是由我始得。” |
又紅又專 |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絕大多數科學技術人員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努力同工農兵相結合,滿腔熱情地對待自己從事的科學技術工作,作出了成績……就整個說來,不愧是我們工人階級自己的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隊伍。” |
如法炮制 | 宋 釋曉瑩《羅湖野錄》第四卷:“若克依此書,明藥之體性,又須解如法炮制。” |
志在千里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空谷傳聲 | 南朝 梁 蕭衍《凈業賦》:“若空谷之應聲,似游形之有影。” |
反面無情 | 明 邵璨《香囊記》:“他也是一個君主,恐怕反面無情,那時節悔之晚矣!”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折臂三公 | 唐·劉禹錫《秘書崔少監墜馬長句因而和之詩》:“上車著作應來問,折臂三公定送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