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狐謀皮的成語故事

拼音yǔ hú móu pí
基本解釋見“與虎謀皮”。
出處《太平御覽》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與狐謀皮的典故
傳說周朝有人特別喜歡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狐貍就傳警報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羊呼叫同伴一起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結果他沒有制成一件皮袍,沒有辦成羊肉祭祀宴會。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與狐謀皮)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識文斷字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8回:“當著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別掄葷,看人家笑話。” |
亭亭玉立 | 《北齊書 徐之才傳》:“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數丈,亭亭而立。”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
遺形藏志 | 漢·嚴遵《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遺形藏志,與道相得。” |
拂袖而去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喔咿儒睨 | 戰國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婦人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