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蓋彌彰的成語故事

拼音yù gài mí zhāng
基本解釋蓋:遮掩;彌:更加;彰:明顯。要掩蓋壞事的真相;結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顯。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欲蓋彌彰的典故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崔杼掌握著齊國的軍政大權。后來他去吊唁齊國棠邑大夫棠公,迷戀上了棠公的妻子棠姜,便不顧眾人勸阻,娶其為妻。齊莊公很好色,他明知棠姜已改嫁崔杼,仍和她私通。崔杼知道后,便借口有病不上朝。莊公乘探視崔杼之機私會棠姜。崔杼便設計將他 了,并立景公為齊國國君,自己當上了丞相。齊國負責撰寫國史的人比較正直。他不顧崔杼多次暗示,以一個歷史家的角度,據實記述,寫道:“崔杼 了他的君主。”這可是十惡不赦之罪,會被天下人所恥笑。崔杼一看,當然惱怒萬分,心想你不筆下留情,我也不給你活路。于是,就 了那個史官。可他不知道欲蓋彌彰的意思,繼任的史官同樣如此,秉筆直書。崔杼又想,既然 一個不能堵住你們的嘴,又何妨再 一個,就不信你們不怕。他把這個史官也 了。可是第三任史官仍堅持原則,崔杼也知道 人解決不了問題,只好就此作罷。所以后代閱讀歷史的人看到這一節時就用這句成語來形容崔杼想使自己的丑事得以掩蓋,但實際結果卻適得其反的愚蠢做法。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欲蓋彌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節用裕民 | 荀況《荀子 富國》:“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
樂道好古 | 《孔叢子·公儀》:“魯人有公儀體者,砥節厲行,樂道好古,恬于榮利,不事諸侯。” |
拭目以待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 |
白日見鬼 |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六卷:“在京師時有語曰:‘吏、勛、封、考,筆頭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見鬼。’” |
空谷傳聲 | 南朝 梁 蕭衍《凈業賦》:“若空谷之應聲,似游形之有影。” |
平淡無奇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聽起安老爺這幾句話,說得也平淡無奇。”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
薄暮冥冥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
一場空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0回:“枉費心機空費力,雪消春水一場空。” |
驚鴻艷影 | 清·王韜《鵑紅女史》:“遙見樓頭有一女子憑欄臨波凝睇,素妝淡服,豐神絕世,驚鴻艷影,湖水皆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