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貌辨色的成語故事

拼音jiàn mào biàn sè
基本解釋觀察和辨識人的容顏神色,指善于觀察別人臉色,以求取悅于人。
出處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守清禪師》:“僧曰:‘爭知某甲不肯?’師曰:‘鑒貌辨色。’”
暫未找到成語鑒貌辨色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鑒貌辨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含辛茹苦 | 宋 蘇軾《中和勝相院記》:“無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萬億生而后成。” |
不可勝舉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
狐 首丘 | 戰國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鳥飛反故鄉兮,狐 必首丘。” |
靡所底止 | 《詩經·小雅·祈父》:“胡轉予于恤,靡所底止。” |
不僧不俗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時沒眼色,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豈不誤了終身?” |
頭面人物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發室也反映著人世的滄桑,何況到這里來整容的頗多頭面人物。” |
肝膽過人 | |
喔咿儒睨 | 戰國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婦人乎?” |
飛檐走壁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