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鏡重圓的成語故事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基本解釋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團聚或決裂后重新和好。
出處宋 李致遠《碧牡丹》:“破鏡重圓,分釵合鈿,重尋繡戶珠箔?!?/p>
南朝末年,隋文帝楊堅滅掉了周圍的南陳北齊,建立隋朝。其中陳國將亡之際,陳國的駙馬徐德言和他的妻子樂昌公主看到了天下統一是大勢所趨,自己的身份又是隋朝消滅的重點對象,預料到夫妻必然分離,就將一面銅鏡一劈兩半,二人各執一半以作日后重逢之信物,并約定每年正月十五到街市去賣鏡以為聯系手段。陳后主由于“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昏庸無能終于亡了國,徐德言流落江湖,而樂昌公主則被俘虜,隋文帝楊堅把她賜給滅陳的功臣楊素作為奴婢。 一對恩愛夫妻,在國家山河破碎之時,雖然劫后余生,卻受盡了離散之苦。盼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顛沛流離,趕到長安大街,果然看見有人叫賣半片銅鏡,而且價錢昂貴,令人不敢問津。徐德言一看半片銅鏡,知妻子已有下落,禁不住涕淚俱下。他不敢怠慢,忙按老者要的價給了錢,又立即把老者領到自己的住處。吃喝已罷,徐德言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銅鏡。兩半銅鏡符合為一,并且打探到妻子的下落。兩人暗中聯系。后來這件事情被楊素知道,這個人并不是像評書《隋唐演義》中說的那樣是個色鬼,而是一個篤禮重義的人物,他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動。立即派人將徐德言召入府中,讓他夫妻二人團聚。夫妻二人攜手同歸江南故里。
破鏡重圓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破鏡重圓)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莫衷一是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
僧多粥少 | 王朔《浮出海面》:“國家有困難,僧多粥少,為國分憂嘛。” |
斗方名士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 |
清清楚楚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6回:“又見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勝衣,故憨憨的只管貪看。” |
門當戶對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中卷:“個樣村僧,豈是尋常種草?要得門當戶對,還他景勝人奇?!?/td> |
浪費筆墨 | 老舍《多鼠齋雜談》:“他便也只會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費筆墨,攻擊別人,且自鳴得意?!?/td> |
骨肉離散 | 《詩經 唐風 杕杜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td> |
壓歲錢 | 清·曹雪芹《紅樓夢》:“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td> |
處實效功 | |
掉以輕心 | 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