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 的成語故事

拼音chū shēng rù sǐ
基本解釋原指人從出生到 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也作“出 入生”。
出處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 ,生之徒(途)十有三, 之徒十有三。”
出生入 的典故
春秋時期,哲學家老子認為人出現世上就是生,進入墳墓就是 。人有七情六欲這13項,可以養生,也可以致 ,將出生入 歸并為這13項。他反對統治者放縱自己的七情六欲,那樣就會走向 亡,所以他主張要保護身體,避免危險,控制七情六欲。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出生入 )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天旋地轉 | 唐 元稹《望云雅馬歌》:“天旋地轉日再中,天子卻坐明光宮。” |
釋車下走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行數百數,以駒為不疾,奪轡代之;御可數百步,以馬為不進,盡釋車而走。” |
反哺之私 | 晉 成公綏《烏賦》:“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 |
取長補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南轅北轍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
遺形藏志 | 漢·嚴遵《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遺形藏志,與道相得。” |
仁義道德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
一干二凈 | 清 李汝珍《鏡花緣》:“他是‘一毛不拔’,我們是‘無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凈,看他如何?” |
咄咄逼人 | 晉 衛鑠《與釋某書》:“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 |
苦口之藥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