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聊生的成語故事

拼音mín bù liáo shēng
基本解釋聊:依靠。老百姓無法生活下去。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耳陳余列傳》:“百姓罷敝,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匱力盡,民不聊生?!?/p>
戰國末年,秦昭王派大將白起攻打韓國、魏國,消滅了他們24萬聯軍,然后去進攻楚國,假意與韓魏和好。楚國貴族黃歇給秦昭王上書說:“你把韓魏弄得民不聊生,他們最恨你,你如借道韓魏進攻楚國,他們軍隊倒戈一擊怎么辦?”
民不聊生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民不聊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舉例發凡 | 晉 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 |
聞風而動 | 宋 陳亮《祭趙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聞風而起?!?/td> |
遲疑不決 | 《隋書 段文振傳》:“遲疑不決,非上策也。” |
捻神捻鬼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聲!” |
一軌同風 | 《晉書 苻堅載記上》:“一軌九州,同風天下。” |
背腹受敵 |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無水戰之具,而使淮兵斷正陽浮橋,則我背腹受敵?!?/td> |
誅求無度 | 《舊唐書·于頔傳》:“擅興全師,僭為正樂,侵辱中使,擅止制囚, 戮不辜,誅求無度,臣故定謚為厲?!?/td> |
樂道好古 | 《孔叢子·公儀》:“魯人有公儀體者,砥節厲行,樂道好古,恬于榮利,不事諸侯。” |
苦思冥想 | 巴金《創作回憶錄 關于<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制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td> |
肝膽欲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