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立之年的成語故事

拼音dāng lì zhī nián
基本解釋指三十歲。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三十而立。”
當立之年的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排擠后,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經歷衛、鄭、陳、晉等地碰壁后,在蔡國閑居,孔子與弟子們談起自己的經歷,說他從30歲開始立志弘道,到現在快七十歲沒能推銷出仁政,感慨萬千……宰予立即過來安慰孔子。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當立之年)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期頤之壽 | 《南齊書·禇炫傳》:“使淵作中書郎而 ,不當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頤之壽。” |
引鬼上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卻叫得‘引鬼上門’,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罷了。” |
遁世離俗 | 《楚辭·九章·悲回風》“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漢·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離俗,自擁石赴河,故言抗跡也。” |
遺形藏志 | 漢·嚴遵《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遺形藏志,與道相得。” |
龍騰虎躍 | 唐 嚴從《擬三國名臣贊序》:“圣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
十羊九牧 | 《隋書 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藏形匿影 | 《鄧析子 無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無私。” |
鴻儒碩學 | 《晉書·儒林傳序》:“鴻儒碩學,無乏于時。” |
徇私舞弊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誰想這伙官員,貪濫無厭,徇私舞弊,克減酒肉。” |
公才公望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