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書生的成語故事

拼音bái miàn shū shēng
基本解釋白面:形容白凈;書生:念書人。①形容年紀輕、知識淺薄、閱歷不深的讀書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凈的年輕讀書人。
出處《宋書 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有濟?”
白面書生的典故
南北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沈慶之。 沈慶之從小就非常會打仗,常常打勝仗回來,后來他被封為“建武將軍”,專門負責防守邊疆。有一天,皇帝想要向北邊擴展領土,沈慶之知道了,就極力阻止皇帝:“大王,這件事萬萬不可,您還記得以前幾位將軍向北邊擴展領土失敗的事吧!大王……”沈慶之不停地勸皇帝,皇帝覺得很煩,就對沈慶之說:“我不想聽了,我叫別人來跟你說!”
皇帝就找了左右兩個文官來和沈慶之爭辯,沈慶之無奈地對皇帝說:“大王,治理國家就像治理家一樣,要討論耕田的事就要找每天去耕田的工人,要問織布的事就要找織布的婢女。現在大王要去攻打其他的國家,卻去找兩個從來沒打過仗的〝白面書生〞來商量,這場仗怎么會成功呢?”
皇帝不耐煩地說:“你不要再說了,我決定的事是不會再改變了!”皇帝沒有采納沈慶之的意見,最后當然打了個大敗仗回來!
后來,大家就用沈慶之說的“白面書生”用來形容年輕沒有經驗的讀書人,只知道書本上的知識,不曉得實際應付事情的方法。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白面書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狼號鬼哭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8回:“況且寶玉才好了些,連我們也不敢說話,你反打的人狼號鬼哭的!” |
裾馬襟牛 |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
綽有余裕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 |
胸有成竹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杜絕言路 | 《后漢書·袁紹傳》:“操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 |
勞民傷財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
主憂臣勞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 。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 ,為此事也。” |
年少無知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謂世人年少無知;三折其肱,謂醫士老成諳練。” |
薄暮冥冥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
前腳后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