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公折足的成語故事

拼音fù gōng zhé zú
基本解釋比喻不勝重任,敗壞公事。
出處《周易·鼎》:“鼎折足,覆公餗。”
暫未找到成語覆公折足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覆公折足)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狐 首丘 | 戰國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鳥飛反故鄉兮,狐 必首丘。” |
見多識廣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
顧后瞻前 | 《封神演義》第五三回:“你往我來,遭著兵刃命隨傾;顧后瞻前,錯了心神身不保。” |
篤近舉遠 | 唐·韓愈《原人》:“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
敏而好學 | 《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
舉賢任能 | 《禮記 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
庖丁解牛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 |
學而不厭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