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言虛論的成語故事

拼音fú yán xū lùn
基本解釋浮言:沒有事實根據的話。浮泛不切實際的言談論調。
出處宋·葉適《制科》:“當制舉之盛時,置學立師,以法相授,浮言虛論,披抉不窮。”
暫未找到成語浮言虛論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浮言虛論)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十萬火急 | 老舍《趙子曰》:“趙子曰的腦府連發十萬火急的電報警告全國。” |
遲疑不決 | 《隋書 段文振傳》:“遲疑不決,非上策也。” |
不屑一顧 |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
假公濟私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干罷了也呵!” |
火樹銀花 | 唐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
八斗之才 | 唐 李商隱《可嘆》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
歇斯底里 | 茅盾《嚴霜下的夢》:“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見許多狼,張開了鋸樣的尖嘴,在撕碎美麗的身體。” |
陳言務去 | 唐 韓愈《答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
毀于一旦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百年累之,一朝毀之。” |
春冰虎尾 |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