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不反顧的成語故事

拼音yì bù fǎn gù
基本解釋指為了正義奮勇向前,不回頭、后退。議,通“義”。
出處《文選 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觸白刃,冒流矢,議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讎。”《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作“義不反顧”。
議不反顧的典故
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的一位才子,不但會擊劍撫琴,更擅長寫詩作賦。他的才華深得漢武帝賞識,因此把他留在自己身邊做官。這個時候,剛巧趕上鄱陽令唐蒙在修治西南蜀道。唐蒙征集了很多的民工,還把他們的首領給 害了。這引起了巴蜀人民的不安和驚恐,于是發生了一場騷亂。這件事傳到漢武帝那里后,他立即派司馬相如去安撫民眾。為了給巴蜀人民一個交代,漢武帝還要司馬相如寫一篇文告,向他們好好作一番解釋。司馬相如照漢武帝的吩咐寫了一篇文告,其中有這樣的一段話:“調集民夫、士兵修筑道路是應該的,但是驚擾了大家并不是陛下的本意。士兵作戰的時候,應該迎著刀刃和箭鏑而上,絕不容許回頭看(就是義無反顧的意思,原文就是此成語),寧肯戰 也不能轉過腳跟逃跑。你們應該從長計議,急國家之難,盡人臣之道。”司馬相如處理這件事的方式非常得當,騷亂很快就被平息了,修路的工程又得以順利進行下去。漢武帝因司馬相如辦事得力,非常滿意,便拜他為中郎將,輔佐自己。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議不反顧)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捻神捻鬼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聲!” |
為民請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
犬馬戀主 |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踴躍之懷,瞻望反側,不勝犬馬戀主之情。”南朝·宋·鮑照《從臨海王上荊初發新渚》詩:“狐涂懷窟志,犬馬戀主情。” |
將計就計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td> |
戶限為穿 | 唐 李綽《尚書故實》:“(智永禪師)積年學書,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頭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 |
有去無回 |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謝扶民《壯族人民優秀的兒子韋拔群》:“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td> |
極重不反 | 清·陳確《答張考夫書》:“今《大學》之為圣經,已成極重不反之勢?!?/td> |
通都大邑 | 唐 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強之間,而不知為備?!?/td> |
粗制濫造 | 魯迅《花邊文學 商賈的批評》:“如果并不以賣文為活,因此也無須‘粗制濫造’?!?/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