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有原的成語故事

拼音yǒu běn yǒu yuán
基本解釋亦作“有本有源”。謂有根源;源源本本。
出處唐·韓愈《原毀》:“雖然,為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
暫未找到成語有本有原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有本有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改過遷善 | 《周易 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有兩下子 | 歐陽山《三家巷》:“蔣介石這個角色還是有兩下子的。” |
敬業樂群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 |
百川歸海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氾論訓》:“百川異源,而皆歸于海;百家殊業而皆務于治。” |
一視同仁 | 唐 韓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則愿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過五關, 六將 | |
勢力之交 | 東漢·班固《漢書·張耳陳余傳贊》:“勢力之交,古人羞之。” |
自己人 | 錢鐘書《圍城》:“自己人之間,什么臭架子、壞脾氣都行;笑容愈親密,禮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