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如雞肋的成語故事

拼音wèi rú jī lèi
基本解釋雞肋:雞的肋骨,沒有肉,比喻無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棄的東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來沒有多大好處。
出處《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p>
公元217年,劉備派兵進攻漢中。經過激戰,終于 守將夏侯淵,拿下了漢中。夏侯淵被 ,漢中失守的消息傳到長安,曹操立即率領大軍前往漢中。但大軍開到漢中城外時,發現那里所有有利地形都已被黃忠等搶占,一時難以取勝。雙方相持了幾個月,曹軍的處境越來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用飯,發現菜中有一碗是雞肋骨做的湯。他注視著雞肋,若有所思。正好這時他的親信夏侯淳來請示當夜口令,普操隨口說了“雞肋”二字。夏侯淳聽了有些奇怪,但也不再詢問,照原話傳達下去。在營中辦理文章、事務的主薄楊修聽到“雞肋”的口令后,馬上收拾行裝,準備動身。大家見他這樣,都問他怎么知道將要退軍。楊修回答說:“你們都知道,雞肋這東西丟棄它可惜,但吃起來又沒有什么肉。以它來比喻漢中,不攻下來可惜,但攻起來又不那么容易。 所以我知道魏王打算退軍了?!北娙寺犃藢⑿艑⒁伞5诙欤懿俟幌铝罨貛?,大家這才信服。
味如雞肋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味如雞肋)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 |
任人唯親 |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過去張國燾的干部政策與此相反,實行‘任人唯親’,拉攏私黨,組織小派別?!?/td> |
人面獸心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贊》:“夷狄之人貪而好利,披發左衽,人面獸心。” |
過五關, 六將 | |
損人不利己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td> |
杜絕言路 | 《后漢書·袁紹傳》:“操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td>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td>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翊笸跷髅娼槐鄱际虑?,何以異于牛后乎?” |
驚心動魄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td> |
雨散風流 | 清·方文《送錢而介歸攜李》詩:“余年二十游嘉禾,禾中好友良獨多……可憐一別十三載,雨散風流竟安在?!?/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