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絲自縛的成語故事

拼音tǔ sī zì fù
基本解釋比喻自己的所作所為阻礙了自己的行動自由。
出處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志公和尚十四科頌》:“聲聞執法坐禪,如蠶吐絲自縛。”
暫未找到成語吐絲自縛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吐絲自縛)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居功自滿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象郝搖旗這樣的人,平時居功自滿,遇到艱難的時候又不肯同心協力,常發怨言。” |
七搭八扯 | |
難以置信 |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當真把我的名字牽連到這個不名譽的嫌疑上面,一時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
頓挫抑揚 | 宋 魏慶之《詩人玉屑 靖節 休齋論〈歸去來辭〉》:“陶淵明罷彭澤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自協聲律,蓋其詞高甚。” |
言而無信 |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
壽元無量 |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四折:“爇龍涎一炷透蒼穹,祝吾生壽元無量。” |
一哄而起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地方上百姓動了公憤,一哄而起。” |
敗俗傷風 | 參見“敗俗傷化”。 |
絆腳石 | 毛澤東《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至于蔣介石呢,他消極抗戰,積極反共,是人民抗戰的絆腳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