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打盡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 wǎng dǎ jìn
基本解釋比喻一個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徹底肅清。
出處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四卷:“聊為相公一網打盡。”
一網打盡的典故
晉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是兩兄弟。夷吾得秦國和齊國的幫忙,登上國位,就是晉惠公。可是惠公的大臣分作兩派,擁護惠公的一派以卻茅和呂省為首。暗里擁重耳的一派以里克和丕鄭為首。可是這班人對晉惠公個人來說都是有功的。當丕鄭到秦國去公干的時候,惠公藉故 了里克。丕鄭回來后,心里很恐懼,深怕自己也給惠公 掉。可是事情倒沒什么對他不利的,他就安心下來。當然,他心里很恨惠公,便暗地召集同黨,商量趕走夷吾,迎公子重耳登位。有一天,屠岸夷要來見丕鄭。他從午間等到深夜,才見著丕鄭。丕鄭問他有什么事情,屠岸夷告訴他,惠公要 他,所以請丕鄭相救。丕鄭說:“你去叫呂省救你吧!”屠岸夷說:“呂省不是好人,我正要喝他們的血,吃他們的內呢!”丕鄭不大相信。屠岸夷還獻議了怎樣怎樣推翻惠公的辦法。丕鄭聽了,大聲喝道:“是誰教你來說的!”屠岸夷見他不信,只好咬破了指頭,鮮血之流,對天發誓說:“天老爺在上,我如有三心兩意,叫我全家都 光。”這么一來,丕鄭就相信了,跟著丕鄭這一伙人密謀了。他們寫了一封信給重耳,請他準備回來。丕鄭、共華、屠岸夷等十位大臣都簽了字。屠岸夷把信貼胸的帶走了。第二天,他們上朝,惠公問丕鄭說:“你們為什么要迎公子重耳?”丕鄭這一班人都吃了一驚,心知不妙,都給縛去軟了頭。這九位反對夷吾的大臣全都一網打盡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一網打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道骨仙風 | 宋·程珌《喜遷鶯·壽薛樞密》詞:“道骨仙風,安排頓著,須是人間紫府。” |
苦中作樂 | 宋 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 |
來去無蹤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一回:“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來無影,去無蹤。” |
處之泰然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宋 朱熹注:“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不以害其樂。” |
苦思冥想 | 巴金《創作回憶錄 關于<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制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
勞民傷財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
皮開肉綻 | 元 鄭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 |
紛亂如麻 |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作壁上觀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