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鷸相持的成語故事

拼音bàng yù xiāng chí
基本解釋比喻雙方相爭,兩敗俱傷,徒使第三者得利。
出處《戰國策 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 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 鷸。’兩者不肯相舍,漁翁得而并禽之。”
蚌鷸相持的典故
戰國時期趙國準備攻打燕國,燕王派蘇代去趙國游說趙王不要戰爭,講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夾住一只鷸鳥的長嘴,雙方爭執不讓,最后被一個漁翁輕易擒住。如果燕趙發生戰爭,秦國就像漁翁那樣輕易吞并燕趙。趙王只好放棄戰爭的打算。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蚌鷸相持)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青出于藍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
書通二酉 | 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因留之。” |
日日夜夜 | 洪深《青龍潭》第二幕:“這里,劉秀三日日夜夜的車水,車的暈倒在水車上。” |
進本退末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
斷斷續續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4回:“只見水面上或一朵,或兩瓣,斷斷續續,皆有桃花。” |
志在千里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色中餓鬼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一個字便是僧,兩個字是和尚,三個字鬼樂官,四字色中餓鬼。” |
燕雀安知鴻鵠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妻兒老少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9卷:“引了妻兒老少,和劉青等心腹三十余人,徑投望江縣天荒湖來。” |
互通有無 | 唐 韓愈《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