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頸之交的成語故事

拼音wěn jǐng zhī jiāo
基本解釋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 、共患難的朋友。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刎頸之交的典故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 的賞識,封為上大夫。后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 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并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趙國。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 于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 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回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 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后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 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么,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 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于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頗聽說后,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 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刎頸之交)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改過遷善 | 《周易 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幫倒忙 | 浩然《艷陽天》第94章:“無形中,你們是幫倒忙,往我馬之悅這邊兒趕人哪!” |
藝高人膽大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6回:“這正是藝高人膽大。蔣爺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實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問呢?’” |
默不做聲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劉峰默不做聲,順著梯子下了幾階,又回身關好柜底板。” |
暴發戶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書,咱伺候過多少,沒瞧過他這囚攘的暴發戶,在咱面上混充老爺!” |
富貴驕人 | 《陳書 魯悉達傳》:“悉達雖仗義任俠,不以富貴驕人。” |
尾生之信 |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 。”《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 。” |
四書五經 | 漢 班固《白虎通 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 朱熹著有《四書集注》。 |
快心滿志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只圖一時快心滿志,不管犯世途萬種危機。” |
半吊子 | 丁玲《我所認識的瞿秋白同志》:“他卻說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種夸大,是不真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