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象外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以:用法等同“于”。超脫于物象以外。指詩文的意境雄渾、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實的空想。
出處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例子人倘能夠“超然象外”,看看報章,倒也是一種清福。(魯迅《華蓋集續編 馬上支日記》)
基礎信息
拼音chāo rán xiàng wài
注音ㄔㄠ ㄖㄢˊ ㄒ一ㄤˋ ㄨㄞˋ
感情超然象外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置身事外。
近義詞超然物外、超然事外
反義詞廁身其間
英語hold aloof from the world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一無所有(意思解釋)
- 堅強不屈(意思解釋)
- 亭亭玉立(意思解釋)
- 貧賤不移(意思解釋)
- 五花大綁(意思解釋)
- 樂道好古(意思解釋)
- 掉以輕心(意思解釋)
- 言而無信(意思解釋)
- 兢兢戰戰(意思解釋)
- 不卑不亢(意思解釋)
- 花拳繡腿(意思解釋)
- 萬里長城(意思解釋)
- 刀光劍影(意思解釋)
- 生 有命(意思解釋)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釋)
- 十惡不赦(意思解釋)
- 刀耕火種(意思解釋)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意思解釋)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意思解釋)
- 分門別類(意思解釋)
- 通今達古(意思解釋)
- 縱橫天下(意思解釋)
- 閑情逸趣(意思解釋)
- 戰戰業業(意思解釋)
- 鳳協鸞和(意思解釋)
- 聰明才智(意思解釋)
- 打退堂鼓(意思解釋)
- 故態復萌(意思解釋)
※ 超然象外的意思解釋、超然象外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冠履倒置 | 比喻上下位置顛倒,尊卑不分。 |
天經地義 | 經:道;原則;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比喻理所當然;不可置疑。 |
床上安床 | 比喻不必要的重疊。 |
鑒影度形 | 觀察揣度人的形跡。 |
樂道好古 | 以守道為樂,喜愛古制。 |
曉以大義 | 曉:使人明白。把道理對人講清楚。 |
胸有成竹 |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現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揚幡擂鼓 | 幡:垂直的長條旗子。舞動著幡,敲打著鼓。形容熱熱鬧鬧地大事張揚。 |
龍騰虎躍 | 騰、躍:跳起;跳躍。像龍那樣飛騰;像虎那樣跳躍。形容非常活躍的姿態。也作“龍跳虎躍。” |
謙受益,滿招損 | 謙:謙遜,虛心;受:得到;益:好處;滿:自滿,驕傲;招:招惹;損:損害。自滿會招致損失,謙虛可以得到好處。 |
流離轉徙 | 輾轉遷移,無處安身。 |
目不忍見 |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目不忍視”。 |
不卑不亢 |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
惹事生非 | 招惹是非,引起爭端。 |
團團轉 | 回環旋轉,形容不知道怎么辦好。 |
國無寧日 | 寧:安寧。國家沒有太平的時候。 |
文治武功 | 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舉直錯枉 | 舉:選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錯:通“措”,廢棄,放棄。枉:彎曲,比喻邪惡之人。起用正直賢良,罷黜奸邪佞人。亦作“舉直厝枉”、“舉直措枉”。 |
珠還合浦 | 合浦:漢代郡名,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 |
白草黃云 |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
盡誠竭節 | 誠:忠誠。節:氣節,義節。竭盡自己全部的忠誠和義節。亦作“盡節竭誠”、“盡心竭誠”、“盡忠竭力”、“盡忠竭誠”、“盡忠竭節”、“竭忠盡節”。 |
身敗名裂 | 地位喪失;名聲敗壞。現在也形容干了壞事;遭到徹底失敗。 |
時運亨通 | 指時運好,諸事順利。 |
偶語棄市 | 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在鬧市執行 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 身之禍。 |
一覽無余 | 覽: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暴露無遺 | 暴露:顯露;顯現;遺:遺漏。全部、徹底地暴露了出來;沒有絲毫遺漏。 |
東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餓殍滿道 | 殍:餓 的人。滿路都是因饑餓而 的人的 。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 于饑寒的慘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