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兼文武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指人具有文武兩方面的才能。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盧植傳》:“熹平四年,九江蠻反,四府選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蠻寇賓服。”
例子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八回:“故博王友文,才兼文武,識達古今。”
基礎信息
拼音cái jiān wén wǔ
注音ㄘㄞˊ ㄐ一ㄢ ㄨㄣˊ ㄨˇ
感情才兼文武是褒義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文武全才。
近義詞文武雙全、能文能武
反義詞不文不武
英語be endowed with civil and martial virtue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卵與石斗(意思解釋)
- 聞聲相思(意思解釋)
- 致遠恐泥(意思解釋)
- 難言之隱(意思解釋)
- 貧賤不移(意思解釋)
- 學以致用(意思解釋)
- 引鬼上門(意思解釋)
- 故家喬木(意思解釋)
- 價值連城(意思解釋)
- 背腹受敵(意思解釋)
- 秋水伊人(意思解釋)
- 八荒之外(意思解釋)
- 鳳毛麟角(意思解釋)
- 倒懸之危(意思解釋)
- 學而不厭(意思解釋)
- 乳臭未干(意思解釋)
- 絆腳石(意思解釋)
- 春冰虎尾(意思解釋)
- 敢不承命(意思解釋)
- 鈿合金釵(意思解釋)
-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意思解釋)
- 事與愿違(意思解釋)
- 家無儋石(意思解釋)
- 將奪固與(意思解釋)
- 各行其是(意思解釋)
- 短壽促命(意思解釋)
- 散言碎語(意思解釋)
- 熱氣騰騰(意思解釋)
※ 才兼文武的意思解釋、才兼文武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說東道西 | 沒有中心地隨意說。 |
回心轉意 | 回、轉:掉轉、扭轉;心、意:心思。重新考慮;改變原來的想法和態度。 |
引鬼上門 | 比喻招來壞人。 |
門當戶對 | 門、戶:代指整個家庭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和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等;當:相稱;對:合適;對等。舊指男女雙方家族的社會政治地位和經濟狀況不相上下;適宜通婚結親。現泛指人與人的身份相等;物與物的對稱適合等。 |
堂堂一表 | 形容身材魁偉,相貌出眾。 |
惡衣惡食 | 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無法無天 | 法:法紀;天:天理。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任意干壞事。現多形容違法亂紀;不受管束。 |
爭先恐后 | 爭著向前;唯恐落后。 |
辭簡意足 | 簡:簡要;足:充實,完備。文詞簡要而內容充實。 |
春山如笑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
快心滿志 | 見“快心遂意”。 |
挖空心思 | 形容費盡心計;想盡一切辦法。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
語重心長 | 重:鄭重。懇切話說得誠懇;有分量;心意深長。 |
酒后茶余 |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 |
赴湯蹈火 | 赴:去;走向;湯:開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 |
戰天斗地 | 戰、斗:泛指斗爭。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氣慨。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 諸葛亮: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比喻人多智廣。 |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極,混一天算一天,沒有積極主動的精神。 |
美人遲暮 | 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 |
孜孜不倦 |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
膽大心小 | 形容辦事果斷,考慮周密。 |
運籌帷幄 | 運籌:籌劃;策劃。帷幄:軍中營帳。原指在營帳中謀劃制定作戰的方法策略。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 九州:指全中國。月亮普照全中國,而人間苦樂不同,少數人過著吃喝玩樂奢侈豪華的生活,好多人卻過著饑寒交迫的苦日子。 |
移日卜夜 | 指晝夜相繼。 |
叫苦不迭 | 不迭:不停止。形容連聲叫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