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讓:推辭,拒絕。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出處清·張岱《岱志》:“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櫛沐甚凈。”
基礎信息
拼音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注音ㄊㄞˋ ㄕㄢ ㄅㄨˋ ㄖㄤˋ ㄊㄨˇ ㄖㄤˇ,ㄍㄨˋ ㄋㄥˊ ㄔㄥˊ ㄑ一ˊ ㄍㄠ
感情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近義詞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失魂喪膽(意思解釋)
- 鐵郭金城(意思解釋)
- 防患于未然(意思解釋)
- 二八佳人(意思解釋)
- 夜深人靜(意思解釋)
- 風流才子(意思解釋)
- 白日見鬼(意思解釋)
- 一文不名(意思解釋)
- 時易世變(意思解釋)
- 不治之癥(意思解釋)
- 熟能生巧(意思解釋)
- 倒裳索領(意思解釋)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釋)
- 平心而論(意思解釋)
- 迭床架屋(意思解釋)
- 橫七豎八(意思解釋)
- 盡誠竭節(意思解釋)
- 切樹倒根(意思解釋)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釋)
- 敗德辱行(意思解釋)
- 意料之外(意思解釋)
- 鞭辟入里(意思解釋)
- 哀兵必勝(意思解釋)
- 群山四應(意思解釋)
- 天下為一(意思解釋)
- 西學東漸(意思解釋)
- 雞毛蒜皮(意思解釋)
- 來因去果(意思解釋)
※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的意思解釋、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絲不茍 | 茍:茍且。絲毫也不馬虎。形容辦事極為認真。 |
初生之犢不畏虎 | 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干,無所畏懼。 |
經史子集 | 經:經書,儒家經典;史:史書;子: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經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
亦復如是 | 復:又,再。也是這樣。 |
犬馬戀主 | 喻臣下眷懷君上。 |
酒囊飯袋 | 囊:口袋。裝酒裝飯的口袋。喻指只會喝酒吃飯而毫無能力的人。 |
損人不利己 | 損害別人對自己也沒有好處。 |
倒懸之危 | 倒懸:象人被倒掛著一樣。比喻處境極端困難。 |
離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離公認的準則。 |
自命不凡 | 自稱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
心煩意亂 |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
賢母良妻 | 見“賢妻良母”。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 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白草黃云 |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
無稽之談 | 稽:音機;查考;談:話語;傳言。沒有根據的說法。 |
念茲在茲 | 念:思念;記念;茲:此;這個。念念不忘某件事。 |
會少離多 | 相會少,別離多。感慨人生聚散無常或別離之苦。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訴別人。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當的用心或行徑。 |
草滿囹圄 | 監獄里長滿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極少。 |
雅俗共賞 | 雅俗:文雅和粗俗。舊時把文化高的人稱“雅人”;把沒文化的人稱“俗人”;賞:欣賞。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形容藝術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為各種人所接受。 |
諸如此類 | 許多像這種類型的。指與上述同類的。諸:一些;許多;如:像。 |
慌不擇路 | 勢急心慌,顧不上選擇道路。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強顏歡笑 | 心里不暢快,但臉上勉強裝出喜笑的樣子。 |
落荒而逃 | 離開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戰敗后狼狽地逃走。也比喻處于尷尬窘迫境地時狼狽而去。 |
聲色狗馬 | 聲色:歌舞和女色;狗馬:養狗和騎馬。后來二語連用;形容剝削階級荒淫無恥的生活方式。 |
虎頭蛇尾 | 頭大像老虎一樣;尾巴像蛇一樣細。比喻做事有始無終;起初聲勢很大;后來勁頭很小。 |
馬龍車水 | 馬象游龍,車象流水。形容車馬往來不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