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語助詞;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仰望著高山,效法著大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處《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例子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
基礎信息
拼音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xíng xíng zhǐ
注音ㄍㄠ ㄕㄢ 一ㄤˇ ㄓˇ,ㄐ一ㄥˇ ㄒ一ㄥˊ ㄒ一ㄥˊ ㄓˇ
感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書面語。
英語showing great respect for a worthy man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釋)
- 舉重若輕(意思解釋)
- 杜絕言路(意思解釋)
- 牝雞司晨(意思解釋)
- 危急關頭(意思解釋)
- 心急如焚(意思解釋)
- 困而不學(意思解釋)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解釋)
- 花言巧語(意思解釋)
- 氣象萬千(意思解釋)
- 正人君子(意思解釋)
- 不治之癥(意思解釋)
- 國泰民安(意思解釋)
- 氣吞牛斗(意思解釋)
- 匡謬正俗(意思解釋)
- 比眾不同(意思解釋)
- 胡子拉碴(意思解釋)
- 之子于歸(意思解釋)
- 古往今來(意思解釋)
- 珠還合浦(意思解釋)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釋)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釋)
- 雙柑斗酒(意思解釋)
- 密鑼緊鼓(意思解釋)
- 汲汲顧影(意思解釋)
- 面如土色(意思解釋)
- 群山四應(意思解釋)
- 爭分奪秒(意思解釋)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意思解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離心離德 | 心:思想;德:信念。思想不統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異;各行其是。 |
干凈利落 | 形容沒有多余的東西。令人爽心悅目。也形容動作熟練、敏捷準確。 |
掃地出門 | 原指把一切雜物都掃出門去;室內干干凈凈;不留任何東西。后比喻全部家產都被處理;連人也被趕出家門。 |
滿山遍野 | 布滿山嶺田野。形容數量多或范圍廣。 |
直截了當 | 了當: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繞彎子。 |
學而時習之 |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復習它。 |
舉善薦賢 | 賢:胡才能,有道德的。保舉推薦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慌里慌張 |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亂。 |
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過推想而了解真相。 |
閉關自守 | 守:防守。封閉關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來。也比喻因循守舊;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響。 |
不到黃河心不 | 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 心。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后用以指休戰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 |
將寡兵微 | 寡:少;兵:士兵;微:衰敗。兵少將少。形容兵力薄弱。 |
鬼頭鬼腦 | 形容舉止詭秘;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戰天斗地 | 戰、斗:泛指斗爭。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氣慨。 |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 諸葛亮: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比喻人多智廣。 |
便還就孤 | 就撤回到我這里.。 |
口墜天花 | 據《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序品》載,佛祖說法,感動天神,“六欲諸天及天子眾,以天福力雨種種華:優缽羅華,波頭摩華……于虛空中繽紛亂墜”,“天華亂墜滿虛空,眾香普熏于大會”。后遂以“口墜天花”喻指以夸誕之詞動人聽聞或以甘言騙人。華,同“花”。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對的;其是:他自己認為是對的。各人按照自己認為對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動不一致。 |
鷸蚌相爭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
豐功偉績 | 豐:多;偉:大;顯赫。偉大的功勛和成就。 |
戰不旋踵 | 旋:轉。踵:腳后跟。打仗時不向后轉。形容勇猛向前。 |
赤膽忠心 | 赤:赤誠、真誠;忠:忠誠。形容很忠誠;有時也指非常真誠的心。也作“忠心赤膽”。 |
繁榮富強 | 繁榮:(經濟或事業)蓬勃發展;興盛;富強:(國家)生產豐富;力量強大。形容國家興旺發達;富足強大。 |
騰聲飛實 | 傳揚名聲與功業。謂使名實俱得傳揚。 |
師嚴道尊 | 為師之道要尊貴、莊嚴。《禮記 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宋 韓淲《澗泉日記》:“鄭康成事馬融,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傳授于玄……漢之師道尊嚴如此。” |
面授機宜 | 面:當面;授:教;傳授;機宜:適應時機的對策、辦法。當面教給應采取的機密的對策或措施。 |
馳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