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時而動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相時:看準時機。觀察對自己有利的時機而行動。
出處《左傳·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后人,可謂知禮矣。”
例子葉赫那拉·圖鴻《乾隆皇帝》第二章:“大丈夫相時而動,此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
基礎信息
拼音xiāng shí ér dòng
注音ㄒ一ㄤ ㄕˊ ㄦˊ ㄉㄨㄥˋ
繁體相時而動
感情相時而動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近義詞相機而行
英語act when the right moment offers itself(adapt oneself to circumstance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冠履倒置(意思解釋)
- 薪貴于桂(意思解釋)
- 抱頭鼠竄(意思解釋)
- 居重馭輕(意思解釋)
- 長江后浪推前浪(意思解釋)
- 起兵動眾(意思解釋)
- 先聲奪人(意思解釋)
-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意思解釋)
- 不分青紅皂白(意思解釋)
- 無時無刻(意思解釋)
- 貧賤不能移(意思解釋)
- 止于至善(意思解釋)
- 一寸光陰一寸金(意思解釋)
- 挖空心思(意思解釋)
- 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釋)
- 扶搖直上(意思解釋)
- 進銳退速(意思解釋)
- 國泰民安(意思解釋)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釋)
- 倒裳索領(意思解釋)
- 各行各業(意思解釋)
- 動魄驚心(意思解釋)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釋)
- 依樣畫葫蘆(意思解釋)
- 裊裊婷婷(意思解釋)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釋)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釋)
- 斗轉星移(意思解釋)
※ 相時而動的意思解釋、相時而動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倒背如流 | 能很流利地把書本、詩文或資料倒轉過來背。形容讀得滾瓜爛熟。 |
一錢太守 | 比喻值得稱贊的廉潔的官吏。或譏諷那些貪官污吏貪財。 |
力小任重 | 能力小,負擔重。猶言力不勝任。 |
自我批評 |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點等。 |
鑿壁借光 | 鑿:挖。在墻上鑿一小孔,借鄰居的燈光讀書。形容家貧刻苦讀書。 |
趕盡 絕 | 驅除干凈;徹底消滅。比喻殘忍狠毒;不留余地。 |
名重一時 |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受到廣泛重視。亦作“名震一時”、“名得當時”、“名噪一時”、“名傾一時”。 |
夫唱婦隨 | 唱:原為“倡”;即倡議;提出某種意見。丈夫說什么;妻子也跟著說什么。是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表現。形容夫妻和睦。 |
撈一把 | 用不正當手段取得一些利益。 |
十羊九牧 | 十頭羊倒用九個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賦稅剝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無所適從。 |
指天誓日 | 指著蒼天;對著太陽發誓。表示態度堅定或忠誠。 |
罄竹難書 | 罄:盡;竹:指可供制成竹簡的竹子;書:寫。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多形容罪惡累累。 |
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 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或競技的雙方本領相當,不相上下。 |
女扮男裝 | 女子穿上男裝,打扮成男子的模樣。 |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 淡泊:恬淡寡欲;寧靜:安寧恬靜;致:達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才可有所作為。 |
歌舞升平 | 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有粉飾太平的意思。含貶義。升平:太平。 |
意興索然 | 索然:全無,空盡。興致全無。形容一點興致也沒有。亦作“興致索然”。 |
縱橫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來,沒有阻擋。 |
皮笑肉不笑 |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 |
千家萬戶 | 眾多人家。 |
無窮無盡 | 窮、盡:完。沒有盡頭;沒有限度。 |
寥寥無幾 | 寥:稀少;很少;無幾:沒有幾個。形容非常稀少;沒有幾個。 |
避俗趨新 | 避:舍棄;趨:奔赴,趨向。指舍棄舊俗而追求新潮。 |
蕩然無余 | 蕩:洗滌;蕩然:干凈的樣子。全都毀壞,消失盡凈。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最好是避開。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
閉門讀書 | 關起門來在家里讀書。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
縱橫四海 | 縱橫:奔馳無阻。在天下任意往來,沒有阻擋。比喻無敵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