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不爽的成語故事

拼音háo lí bù shuǎng
基本解釋毫:細毛;發:頭發;爽:差錯。形容一點不差。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邑人》:“呼鄰問之,則市肉方歸。言其片數斤數,毫發不爽。”
暫未找到成語毫厘不爽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毫厘不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月明千里 | 南朝 宋 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
謹小慎微 | 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圣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
沒顛沒倒 |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你兩個都不為年紀老,怎么的便這般沒顛沒倒,對官司不分個真假,辨個清濁。” |
用智鋪謀 | 明·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韓元帥率領軍卒,驅將校用智鋪謀。” |
嚴刑峻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后遭條獄之詔,吉捍拒大難,不避嚴刑峻法。” |
簞瓢屢空 |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
學而時習之 | 《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視微知著 | |
夫唱婦隨 | 《關尹子 三極》:“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隨。” |
苦口之藥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