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歧路的成語故事

拼音pái huí qí lù
基本解釋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歧路:岔路。在岔道口上來回地走。比喻猶豫不決。
出處唐 駱賓王《代李敬業討武曌檄》:“若或眷戀窮城,徘徊歧路。”
徘徊歧路的典故
唐朝時期,武則天控制政權后,改國號周,自己當女皇。大將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他為擴大影響,號召天下人們起來推翻武則天,請當時文學家駱賓王寫《為徐敬業討武瞾檄》:“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后至之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徘徊歧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血氣方剛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 |
趁火打劫 | 清 頤瑣《黃繡球》第三回:“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黃通理更代為躊躇,怕的是越來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的事。” |
力所能及 | 唐 裴铏《傳奇 韋自東》:“殿于宏壯,林泉甚佳,蓋唐開元中萬回師弟子之所建也;似驅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
自怨自艾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太甲悔過,自怨自艾,于桐處仁遷義。” |
一時一刻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可憐今日我無錢,一時一刻如長年。” |
人面獸心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贊》:“夷狄之人貪而好利,披發左衽,人面獸心。” |
首身分離 | 《戰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
天昏地暗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
故步不離 | 清·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
春山如笑 |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