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的成語故事

拼音xuě ní hóng zhǎo
基本解釋指鴻雁在泥雪地上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遺留下的痕跡。鴻:鴻雁。
出處宋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雪泥鴻爪的典故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爪印,鴻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 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君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和詩人蘇軾作的。蘇軾之弟蘇轍(字子由)曾寫了一首《澠池懷舊》詩,蘇軾就以上面這首詩和他,所以這首詩的題目叫做《和子由澠池懷舊》。
澠池,今河南澠池縣,在洛陽之西,崤山之東。蘇軾和蘇轍兄弟倆,曾到過澠池,并曾在那兒的一所寺院里住宿過,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閑還殷勤地招待他們,他們也在寺內的壁上題過詩。當蘇軾后來從蘇轍的懷舊詩回憶起這些情景的時候,奉閑已經去世,題詩的墻壁也可能已經壞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蹤,不由得感慨起來,便在和詩中對蘇轍說:“人生在世,到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跡,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隨處亂飛的鴻鵠,偶然在某處的雪地上落一落腳一樣。它在這塊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為鴻鵠的飛東飛西根本就沒有一定。老和尚奉閑已經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們也沒有機會再到那兒去看看當年題過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們的題壁,是不是同飛鴻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還記得當時往澠池的崎嶇旅程嗎?——路又遠,人又疲勞,驢子也累得直叫。”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雪泥鴻爪)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費盡心思 | 曾樸《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 |
名山大川 | 《尚書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 |
畏縮不前 |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七卷:“唐子方始彈張堯佐,與諫官皆上疏。及彈文公,,則吳奎畏縮不前,當時謂拽動陣腳。” |
南轅北轍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
難以置信 |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當真把我的名字牽連到這個不名譽的嫌疑上面,一時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
秣馬厲兵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 |
疙里疙瘩 |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五回:“滋著一臉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領,腰系絲絳,疙里疙瘩,光著兩只腳,拖一雙破草鞋。” |
不三不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不一而足。” |
驚心動魄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
三長兩短 | 明 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萬一些后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