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財重義的成語故事

拼音qīng cái zhòng yì
基本解釋指輕視財利而看重道義。
出處漢 元王皇后《賜公孫弘子孫當為后者爵詔》:“股肱宰臣,身行儉約,輕財重義,較然著明。”
輕財重義的典故
三國時期,吳國別部司馬凌統統領父親凌操生前的軍隊,他親賢接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在與都督陳勤等喝酒時,陳勤暴戾任性,借醉酒侮辱凌統,凌統忍無可忍 了他。一次戰斗中凌統立下大功,孫權讓他將功贖罪。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輕財重義)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稱王稱霸 | 宋 汪元量《讀史》詩:“劉項稱王稱霸,關張無命無功。” |
禍絕福連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四十二卷:“萬神即時倒,合會瓊羽門。使令散禍,禍絕福連。上寢玉堂,世受名仙。”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 《論語 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心灰意懶 | 元 喬吉《玉交枝 閑適》曲:“不是我心灰意懶,怎陪伴愚眉肉眼?” |
強中自有強中手 | 元·無名氏《隋何賺風魔蒯徹》第三折:“你個蕭何休夸蒯徹舌,這的是強中自有強中手。” |
吸血鬼 | |
進本退末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
舉善薦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舉賢任能 | 《禮記 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
三長兩短 | 明 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萬一些后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