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蕘之見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芻蕘:割草打柴的人。認為自己的意見很淺陋的謙虛說法。
出處《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例子但軍旅之事,容當陸續奉獻,芻蕘之見,供將軍斟酌可否。(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七章)
基礎信息
拼音chú ráo zhī jiàn
注音ㄔㄨˊ ㄖㄠˊ ㄓ ㄐ一ㄢˋ
繁體芻蕘之見
感情芻蕘之見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用于自謙。
近義詞芻蕘之言
反義詞遠見卓識
英語my rustic remark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變幻無常(意思解釋)
-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意思解釋)
- 一錢太守(意思解釋)
- 四書五經(意思解釋)
- 膽如斗大(意思解釋)
- 揚幡擂鼓(意思解釋)
- 時易世變(意思解釋)
- 目不忍見(意思解釋)
- 雄心壯志(意思解釋)
- 善游者溺(意思解釋)
- 將奪固與(意思解釋)
- 縱橫天下(意思解釋)
- 一條龍(意思解釋)
- 唇槍舌劍(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穩如泰山(意思解釋)
- 短壽促命(意思解釋)
- 顧景慚形(意思解釋)
- 綠林強盜(意思解釋)
- 顯親揚名(意思解釋)
- 單刀直入(意思解釋)
- 轉彎磨角(意思解釋)
- 善自為謀(意思解釋)
- 廣開言路(意思解釋)
- 息兵罷戰(意思解釋)
- 紅顏薄命(意思解釋)
- 丹書鐵契(意思解釋)
- 棄重取輕(意思解釋)
※ 芻蕘之見的意思解釋、芻蕘之見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信口開合 | 比喻隨口亂說一氣。 |
經史子集 | 經:經書,儒家經典;史:史書;子: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經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
殘花敗柳 | 敗:衰敗。殘:凋殘。凋殘的柳樹,殘敗了的花。舊時用以比喻生活放蕩或被蹂躪遺棄的女子。 |
輪焉奐焉 | 形容房屋高大眾多。 |
曉以大義 | 曉:使人明白。把道理對人講清楚。 |
故步不離 | 故步:舊的步法。比喻因循守舊,安于現狀,不求上進。 |
同室操戈 | 自家人動刀槍。泛指內部相爭。操:拿;戈:古代的一種兵器。 |
時易世變 | 時代變遷,世事也不一樣。 |
廢書而嘆 |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
成竹在胸 |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 |
雄心壯志 | 偉大的理想;宏偉的志愿。 |
節哀順變 | 抑制哀傷,順應變故。用來慰唁 者家屬的話。 |
雞胸龜背 | 凸胸駝背。 |
分路揚鑣 | 揚鑣:指驅馬前進。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 鬩:爭吵;墻:門屏;御:抵御。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一致對外。 |
專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將伯之呼 | 指求人幫助。 |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 諸葛亮: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比喻人多智廣。 |
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顛倒。 |
珠還合浦 | 合浦:漢代郡名,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 |
舉止嫻雅 | 嫻: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態和風度嫻靜文雅。 |
聰明才智 | 聰明:耳聰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斗南一人 |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內。指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識獨一無二。 |
運籌帷幄 | 運籌:籌劃;策劃。帷幄:軍中營帳。原指在營帳中謀劃制定作戰的方法策略。 |
不在話下 |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轉入別的情節。現多指事物輕微;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用不著說。 |
背鄉離井 | 指遠離家鄉,流落他方。 |